导航 : 首页 青海 海南州 同德县 尕巴松多镇 科加村

科加村介绍

同德县尕巴松多镇科加村位于镇政府以东4公里处,辖4个牧业合作社,是一个以牧业为主兼营少量旱作业的牧业村。全村共有225户1185人(其中劳动力407人),共有牲畜14035头(只),人均占有牲畜11.8头(只),草场104572亩,可利用草场89821亩,畜均占有草场6.4亩,现有耕地面积1689亩,人均占有耕地1.4亩,退耕还林地2200亩。2008年全村人均收入1502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为43200元。 近年来,科加村党支部、村委会依托科加村离县城较近,交通便利的优势,狠抓劳务输出、牛羊育肥贩运、产业结构调整,开办沙石厂、草料加工基地作为增加农牧民收入的重要举措,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更好地改善农牧民的基本生产生活水平,按照县委实施的更好地为“三农”服务和国家加大对农牧区、特别是藏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的大好机遇,村党支部把牛羊育肥作为主导产业来抓,积极鼓励和引导广大农牧民群众大力发展牛羊育肥,利用畜棚优势动员引导群众发展特色肉产业和羔羊出售,全村牛羊育肥从小到大,并成立了科加村牛羊育肥合作社,村党支部牵头每年联系县上科技部门对牛羊育肥户进行科技培训。2008年全村牛羊育肥收入突破40余万元,人均增收201元。同时村党支部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劳务输出,2008年全村共输出劳动力121人,务工人员年均收入达1500元。 科加村今后的发展方向及需求 科加村将按照标准化、优质化、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的要求,以增加农牧民收入为核心,加快推进以设施农牧业和生态畜牧业为主的现代特色农牧业,不断优化农牧业结构调整。一要以“发展产业化草业,提高畜牧业效益”为思路,努力把草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提高畜牧业的效益。二要积极引导富余劳动力转向第二、三产业,尽可能的将科加村富余劳动力安排至就地项目建设中,增加农牧民群众的收入。三要积极兴办经济实体,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以带动全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科加村地区行政机构

科加村景点列表

石藏寺
石藏寺

石藏寺 石藏寺亦称“藏寺”、“什藏寺”等,藏语称“藏噶尔端珠惹卜丹林”,意为“石藏义成极坚洲”。位于县治南偏东,在今河北乡东12公里的石麻地方。由第一世藏班智达初建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一世藏... [全部]

唐乙亥古城遗址
唐乙亥古城遗址

唐乙亥古城遗址 唐乙亥古城遗址位于巴沟乡上才乃亥村东北部150米的唐乙改台上。该古石头城遗址四周有十几米深的沟,西南为台地,下临悬崖,台地呈不规则圆形,面积约3000平方米,东西长约60米,南北宽约... [全部]

斗后索古城遗址
斗后索古城遗址

斗后索古城遗址 斗后索古城遗址位于县政府东10公里左右的尕日干曲北岸,为唐汪文化遗址。1983年县人民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斗后索古城遗址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兔儿滩遗址 [全部]

兔儿滩遗址
兔儿滩遗址

兔儿滩遗址 兔儿滩遗址位于同德县巴沟乡团结村南侧,东西长约150米,南北宽约80米,是团结村农民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进行农田基本建设时发现的,1983年省文物考古队试掘后,确证为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 [全部]

宗日遗址
宗日遗址

宗日遗址 宗日遗址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遗址位于巴沟乡团结村南侧,1983年省文物考古队发现后,确证为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1986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宗日遗址发现的“舞蹈瓷陶盆”和... [全部]

科加村特产列表

青藏高原牦牛
青藏高原牦牛

青藏高原牦牛 产地(或分布):分布于青海省南、北部的高寒地区。 数量:1981年存栏346万头。 主要特性: 该牦牛由于混有野牦牛的遗传基因,因此带有野牦牛的特征,结构紧凑。黑褐色占72%,嘴唇、目... [全部]

藏族酸奶
藏族酸奶

青海省藏族地区是牛奶的海洋,从春到夏,从夏到秋,鲜奶源源不断地流进奶桶。用牛奶制成酸奶,是藏族老少喜食的佳品。 制作方法: 1.将牛奶煮沸,倒入容器内,加入少量酸牛奶作发酵剂,温度控制30~40℃,... [全部]

麻食儿
麻食儿

麻食儿,是一种很有地方特色的面食。有的是将面擀得薄薄的,再切成小方块。对角揪搓之后,再滚一滚,然后,把这些面下到放了各种佐料和牛羊肉、土豆等蔬菜的锅里煮熟,即可食用,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原来是在早上...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