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首页 贵州 黔南州 都匀市 归兰水族乡 基场村

基场村介绍

基场村位于基场乡政府驻地,村委会距乡政府所在地约500米,是由2004年基场水族乡的老基场村、合群村和民生村合并而成的一个大的行政村。东北部与本乡翁降村相邻,东南部与三都水族自治县丰乐镇接壤,西南部与阳和水族乡相连,西北部与本乡阳立村接界,全村总面积16.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34亩,其中水田面积1811亩,地面积423亩,生产总值700万元,全村共27个村寨,设11个村民小组,共1092户,总人口4087人,其中农业人口为4070人,非农业人口为17人。地势呈两高一低,落差较大。居住以水族、苗族为主,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9%以上,主要以外出务工,运输业,个体户经商,种养殖业为经济收入途径,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的省级一类贫困村。近年来,由于本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环境,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文化素质水平的提高,基场村现已有20余户银器加工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基场村积极响应中国0的号召,通过抓党建、保扶贫,抓住国家出台的各项惠民惠农政策的机遇,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指导下,在村总支部、村支两委干部带领下,全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更加完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实现了组组通路(其中21个村寨通组公路已水泥硬化)、通电、通水、通广播电视,“脱毒洋芋”种植劳务输出等已成为群众增收的主要产业,在推进农业产品结构调整中,按“185”工程的实施要求,引进“脱毒马铃薯”新品种,成功的种植了300余亩,平均每亩达3000斤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219元,人均吃粮360公斤,跨入“十二五”,基场村又以“创和谐、促发展”及新农村建设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生”二十字方针为主旋律,以银器加工、工艺品加工、农业资源开发为突破口,在增经济实力,在强辐射力,在紧队伍合力,增创一流文明村。以崭新的风姿,迎接新挑战,争取新胜利。建成村级精神文明活动中心,基场村成为了基场水族乡的示范村。

基场村地区行政机构

基场村景点列表

螺丝壳景区
螺丝壳景区

螺丝壳位于都匀市西15公里,海拔1,738米,是斗篷山的姊妹山,山顶至今尚存古堡遗址,据传为贞观3年(公元629年)唐王朝所置邦州治所。 螺丝壳山体雄伟,林木繁茂,植被覆盖率近100%,山顶台地平坦... [全部]

都匀榔木水寨
都匀榔木水寨

水族,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原生态民族,大多聚族而居,在贵州就有32万之多,他们百分之九十都居住在黔南州。都匀的榔木寨就是这其中的一个水族聚集地。 从都匀城区出发,沿着都三公路南行25公里就到了被层层栏杆... [全部]

平塘风景区
平塘风景区

导 游 这里山奇水秀、风光绚丽,分为四个片区:平舟片区以世外桃源般的田园村寨和河谷风光为主;龙塘片区集山、水、峡谷、洞、林、湖、瀑于一体;甲茶片区以瀑布、竹林和亚热带南国风光为主要特色;西凉片区(拉... [全部]

剑江风光
剑江风光

导 游文峰塔 文峰塔景区位于都匀城南龙潭河段。文峰塔为七级密檐式石塔,建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塔东龙潭深不可测,每逢春夏水涨,潭水激涌、雪浪翻腾,又有石塔临波照影。 百子桥 百子桥位于市区剑... [全部]

涟江燕子洞
涟江燕子洞

介 绍 惠水涟江燕子洞是省级风景名胜区,境内有千姿百态的溶洞和清澈见底的河潭。与建水燕子洞相比,涟江燕子洞更大、更宏伟。其洞口狭长,约有八、九十米高,一条小河从洞中穿流而出,春暖花开的季节,数以万计... [全部]

基场村特产列表

豆花粉
豆花粉

豆花粉迄今已近百年之久。豆花粉味道的好坏,关键在肉梢。清朝末年,豆花粉是一种素食,后来经过改进,加上了肉梢。肉梢是用猪腿筋肉和猪肉切成肉丁,然后用榨菜丁,拌上适量甜酱、胡豆瓣酱等,再用猪肉和菜油各半... [全部]

凯口桂花腊肉
凯口桂花腊肉

凯口桂花腊肉收购农家用熟料喂养的好猪肉精制而成,是都匀市凯口桂花腊味坊特色产品之一,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腊肉产品每年都供不应求。每年冬至过后就开始生产。熏制的腊肉时间长,腊肉可以久藏不坏,一直能吃到... [全部]

荤菜扣肉
荤菜扣肉

荤菜扣肉的制作方法是:将五花猪肉的皮烧焦后刮洗干净煮熟,在晾干的过程中,不断往肉皮上涂酱油、醋、红糖、甜酒汁等,待佐料浸入肉皮后,再放到锅里煮,使肉皮变得橙黄鲜亮,便将肉切成梳状,将切好的梳状肉片整... [全部]

肉卷粉
肉卷粉

卷粉,是用大米磨浆入笼蒸制熟透卷曲而成的,拌入调味料,是大众化的一种小吃,深受人们喜爱。肉卷粉在都匀女人街随处可见,与卷粉有所不同,肉卷粉在卷粉中加入了肉沫、葱花、青辣椒,再与秘制酱料一起食用,美味... [全部]

四月初八彩色糯米饭
四月初八彩色糯米饭

农历四月初八,这是布依族纪念耕牛的节日,这天家家要吃彩色糯米饭,其做法是将糯米分别放入一些可食用的黄花草枫叶、红蓝草、紫香藤、稻草等植物的浆汁中浸泡,让它染上天然植物的颜色,盛入甑子里蒸出黑、红、黄...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