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首页 贵州 黔东南州 凯里市 三棵树镇 沙嘴村

沙嘴村介绍

沙嘴村地处凯里市至三穗县、雷山县、榕江县等地的交通要道,巴拉河贯穿全境近3公里,是凯里市区的东大门。有六个自然寨5个村民小组,298户1354人,94.2%系苗族,是一个历史文化厚重,民族风情淳朴,自然风景优美的苗族聚居地。 沙嘴村村是一个典型的苗族歌舞村,民族风情淳朴。全村男女老少能歌善舞,尤其喜欢吹芦笙,跳芦笙舞和铜鼓舞,对歌和赛歌。主要节日是“吃新节”,在农历六月上旬卯日(兔场天)举行,吹芦笙、敲铜鼓、跳芦笙舞、跳铜鼓舞、斗牛、斗雀、赛马、游方等等,热闹非凡。每年农历十月的卯日为“苗年节”,时逾九天,要先祭芦笙堂、祭铜鼓,然后再开展同吃新节一样的各种活动。“游方”是男女青年谈情说爱的一种别开生面的方式。男方先用木叶、箫和口哨的乐声,吸引女方到身边,然后双方对歌,一旦情投意合,就各自拿出带来的手绢、围腰、衣服、花带、头帕、手巾等礼物相送,并约定第二次相会的时间。第二次相会时,仍以对歌为主,情定后,由男方托人到女方家做媒说亲,如女方父母同意,便商定吉日,由男方将女方引回家,三天后办喜酒庆贺。 沙嘴村是一个自然风景优美的苗族聚居地。巴拉河贯村绕行近三公里,沿途青山相伴,绿水长流,错落有致的吊脚楼掩映于青山绿水之间。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沙嘴村的旅游业已初具规模,有不同层次的农家乐、乡村旅馆近10户。每逢盛夏,消夏避暑的人们齐聚这里,或垂钓、或戏水、或摸鱼,构成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完美画卷。 近年来,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沙嘴村的各项工作,常务副市长贺代宏多次莅临沙嘴村,与村两委共商发展大计,完善了部分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努力,村两委的工作得到上级的肯定,村党支部先后3次被0黔东南州委、0凯里市委评为“五好党支部”和“先进党支部”。 如今,沙嘴村人民正满怀信心地在村两委的带领下,以大凯里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自己的历史优势、风情优势和环境优势,打好旅游这张牌,建设一个全面和谐的新沙嘴村。

沙嘴村地区行政机构

沙嘴村景点列表

平良十里古峡
平良十里古峡

平良十里古峡位于凯里大风洞乡平良村,距城区50公里。发源于麻江西沿山洞的重安江,在平良村前进入古峡。古峡两边是悬崖峭壁,气势雄浑。峡中江水湍急,浪花翻滚,流程达10余里,故又名十里古峡。古朴秀丽的平... [全部]

地坪风雨楼
地坪风雨楼

地坪风雨楼这是贵州省最大、造型最美的风雨桥。长达50多米的地坪风雨桥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年即公元1894年,1959年毁于火灾,1964年重建。整座桥不用一钉一铆,而运用杠杆力学原理,将大小不一的柱、枋... [全部]

大阁公园
大阁公园

大阁公园建在龙山顶上的大阁,原称魁星阁,又名文昌阁,始建于清乾隆四年,是凯里地区清代选取举人的地点,也是凯里的最高点,眺望凯里市区风光最好的地方。 大阁始建于清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曾为学宫、... [全部]

巴拉河乡村旅游区
巴拉河乡村旅游区

巴拉河乡村旅游区 巴拉河乡村旅游区流域面积100多平方公里,以三棵树为起点,沿巴拉河向南逆流而上20公里,直至雷山境内.流域内分布着龙井、怀恩堡、南花、季刀、南猛、脚猛、猫猫河七个苗族村寨和遗留的古... [全部]

侗寨鼓楼
侗寨鼓楼

侗寨鼓楼 鼓楼是侗乡具有独特风格的建筑物。鼓楼以杉木凿榫衔接,顶梁柱拨地凌空,排枋纵横交错,上下吻合,采用杠杆原理,层层支撑而上。鼓楼通体全是本质结构,不用一钉一铆,由于结构严密坚固,可达数百年不朽... [全部]

沙嘴村特产列表

香炉山雾茶
香炉山雾茶

香炉山雾茶是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香炉山的特产。香炉山雾茶口感涩而甘醇,清热解毒、生津止渴、消除疲劳、护肤养颜,常饮用可提高人体免疫力,延年益寿。 香炉山位于贵州省凯里市西15公里,四面石崖绝壁,形如... [全部]

旁海生姜
旁海生姜

旁海生姜是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旁海镇的特产。旁海镇素有“姜村蒜寨”之称,生产的小黄姜品质优良,姜油含量高,备受消费者青睐,市场上非常走俏,生姜远销贵阳、成都、重庆、广东等地。 旁海镇属亚热带季风湿润... [全部]

凯里红酸汤
凯里红酸汤

红酸汤是凯里地区苗族人民的传统食品,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它所独具的色(鲜红)、香(清香)、味(醇酸、回甜)等特点具有开胃的作用。凯里红酸汤获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红酸汤是凯里地区苗族人民的传统食品,... [全部]

牛背筋
牛背筋

精选牛蹄、牛背处的蹄筋和腱子肉剁成小块,与鸡块、辣椒煸炒,熟后色香味俱全,韧性十足,香辣之味令人难以忘怀。马尾斗笠 [全部]

马尾斗笠
马尾斗笠

马尾斗笠 马尾斗笠是黔东南自治州凯里市湾水镇的苗族民间传统工艺精品之一。苗族民间能工巧匠用竹子剖成又细又长又薄的竹篾,并分别以360根竹篾和马尾编织而成,专供苗族少女和青年妇女遮阳用。苗族马尾斗笠具...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