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首页 河南 南阳 新野县 上庄乡 杨营村

杨营村介绍

杨营行政村位于乡境北部,潦新公路两侧。南与王寨行政村接壤,北邻老龙镇行政村,东连樊湾、邓庄行政村,西与马集、柳坡行政村接壤。东西长2.5公里,南北宽1.8公里,总面积4.5平方公里。省道“四赵”路纵贯全境,距“太澳”高速公路歪子出口处约3公里,交通位置十分便利。 建置改革 1958年属歪子公社老龙镇大队。1961年和老龙镇大队分开为杨营大队。1962年属上庄公社为杨营大队。1963年属歪子公社为杨营大队。1975年属上庄公社为杨营大队。1984年属上庄乡为杨营村行会。村委会驻杨营,有3个自然村。景庄景姓于明嘉靖年间由-县迁此,以姓取村名。杨营杨宣于明中期由今樊集乡杨庄迁此定居,以姓定村名。据传,明初柳姓在此定居,后迁居柳坡。清中期杨姓从杨营迁此,因村东有一沙岗,故名岗庄。 人口民族 2003年村委会辖景庄、杨营、岗庄3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568户,2183人,其中男性1106人,女性1077人,汉族2177人,蒙古族4人,回族2人。村计划生育率98%,综合节育率10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总人口中小学文化程度占28%,初中文化程度占64%,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占8%。有高、杨、景、王、等54个姓氏,其中以高、杨、景、王居多。 自然状况 杨营村处于省道“四赵”公路沿线,西依柳杨河,东靠沙河,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以黑粘土为主,东部为黄沙粘混合土壤,俗名“老土”,适宜种植棉花、烟叶、药材等经济作物。全村土地面积为5700亩,其中耕地面积3740亩,村庄池塘、林果业、墓园等占地1958亩。 主要经济状况 建国后,农村经济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经济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1978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54万元,其中工业产值4.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8元。2003年,村工农业总产值2518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17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74元。农业经济作物种植全村有耕地3742亩,人均1.68亩。20世纪70年代前,农村实行的是以生产队为基础的集体所有制,管理粗放,作物施肥主要以草木灰和农家肥为主,很少用化肥。当时,红薯、豆面、高梁面为农民的主粮,间或种植棉花等经济作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后,由于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复种指数的提高,化肥的应用,加之作物品种的更新改良和新技术的应用推广,吃上了白馍、白面和新鲜蔬菜。1985年后,以小麦、玉米、芝麻种植为主,间种大豆、绿豆、红薯等杂粮作物。企业建国后,村原开办的“副业”多为手工业加工和零星的商业、服务业等。1978年。村建起了固定资产达8万元,占地9亩的棉油加工厂,当时由于缺乏流动资金和原材料,效益不佳。1984年,加工厂与上庄轧花厂合资联营,购置了新型榨油机8台及配套设施,生产能力也由原来的年生产2000吨,扩大到5000吨,年产值达350万元,年效益12万元。1986年,投资70万元,新上技改浸出项目,加工生产能力大大提高,1994年因经营不善破产。其间花厂代表郑尧成、骆海年,村代表杨旺干先后担任厂长,管理油厂事务。1985年至1993年,村先后与新野县城关镇东生皮鞋厂合作筹建了村皮鞋加工厂和村皮毛厂、地毯厂,因技术、管理、资金等原因而先后倒闭。村有个体预制厂3个,建材厂1个,商业代购代销网点2个,营业性餐饮服务业8家,建筑施工队3个,四轮、三轮货运车6辆,从业人员158人。 农田水利建设 解放前,村经常遭受旱、涝灾害。建国后,疏通沟河,开挖渠道,平整土地。旱涝灾害大大减少。村有机井52眼,有效灌溉面积3400亩。2002年,县气象局在村南建人工增雨炮台,备射程3000米的“三七”高炮一架,为农业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社会事业教科文卫建国前,村只有现杨营自然村内私塾1所。建国后,村建了正规小学,可容纳100余人就学,占地面积约5亩。1984年,村投资4万余元对原有的小学进行扩建和翻新,建起了可容纳8个班级的两层教学楼,并对旧宿舍进行了翻新,同时还配备了试验室、图书室、会议室,校园也全部进行了硬化、绿化、达到了“六配套”标准。2002年,县人事局驻村工作队捐给小学30套桌凳。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毕业率达100%。村重视科技工作,专用房舍4间,定期向农民传授饲养、种植、良种繁育、政策、法规等科技知识。文化事业也得到发展,村设有“民兵活动之家”,有蓝球、乒乓球、网球等活动器材。有线电视入户已达32家。1978年村有集体卫生室1个,医务人员4人。尤以中医康子和诊治儿科、内科等疾病享有一定的盛誉。 村民生活 建国前,村民多数生活饥寒交迫,甚至有少数人乞讨他乡,多数吃的是半年糠菜半年粮,穿的是手工制的土布料。建国后,经过土地改革和生产互助,村民生活有所改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家庭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主食以小麦为主,附加蔬菜、乳、肉蛋等高级营养品;住房由原来的土坯墙、薄扎瓦的砖坯木瓦混合结构,发展到砖混结构的楼房。衣着穿戴由单调的青、白、蓝变为色彩丰富、式样新颖的中高档服装和金银饰品。 还有7个地名与杨营村同名:河南南阳镇平县杨营镇杨营村山东济宁梁山县杨营镇杨营村山东济宁梁山县马营镇杨营村安徽阜阳市临泉县同城镇杨营村河南南阳邓州市白牛镇杨营村河南南阳邓州市高集乡杨营村河南南阳邓州市小杨营乡杨营村

杨营村地区行政机构

杨营村景点列表

汉议事台
汉议事台

汉议事台,原名议事堂,是三国时刘备和诸葛亮当年议事的地方。议事台始建于汉代,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后,为议论军国大事特意修筑的,台呈圆形。魏晋以后,因屡遭兵燹,台堂坍塌,几乎废弃。至明万历年间重建,... [全部]

汉桑城
汉桑城

汉桑城是一座世界上最小而又最奇特的城。面积十多平方米,城高2。7米,没有城门,没有城楼,只有11个城堞。城内上有一株枯枝苍劲、霜皮虬柯的桑树。据传此桑乃关羽常系战马之树。至明代,当地官府又为古桑砌一... [全部]

杨营村特产列表

新野甘蓝
新野甘蓝

新野甘蓝是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的特产。甘蓝是世界卫生组织曾推荐的最佳蔬菜之一,也被誉为天然“胃菜”。新野甘蓝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新野,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南阳盆地中心,属汉水流... [全部]

新野板面
新野板面

新野板面是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的特产。新野张飞板面起源于清朝,由谁创制已不可考,其以用料精、制作细、食之味美、久吃不厌而深受人们喜爱,成为能和郑州烩面、兰州拉面媲美的南阳地方主要面食之一。 在豫西南新... [全部]

汉华酒
汉华酒

汉华酒是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的特产。汉华酒具有窖香浓郁,绵甜醇厚,入口爽净,余味悠长的独特风味,以其香味突出,口感正,不上头,不刺喉,不口渴等特点,得到了消费者青睐。 据历史记载,东汉刘秀反莽起义,攻... [全部]

新野皮南肉牛
新野皮南肉牛

新野皮南肉牛是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的特产。皮南肉牛是皮埃蒙特牛和南阳黄牛杂交改良的后代牛。皮毛细薄,皮质致密,富有弹性,是生产高档皮革的理想原料;肉质细嫩,色鲜味美,蛋白质和维生素A含量高,脂肪和胆固... [全部]

苏呼欧拉羊
苏呼欧拉羊

苏呼欧拉羊是青海省河南县特有的畜种,是经过野生盘羊和藏系绵羊不断杂交、繁育后形成的皮肉兼用型优质羊种。2005年9月在首届青海省高原特色农畜产品展示会上被评为优质畜种。 生长发育快、产肉量高、肉质无...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