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黄埠社区介绍
中黄埠社区居委会 村庄由来据《崂山地名志》载,韩氏祖先于明朝正德年间,由顺天密云县玉石匣村迁此建村,村以黄埠岭取名,此村居中故名。 政区人口 位于街道驻地西2公里,白沙河中游南岸,南依黄埠岭,东西分别与东黄埠、西黄埠相连,夏塔路从村中东西穿过,西距308国道1.5公里。2004年村改居,改称中黄埠社区,土地总面积1054.5亩,有居民456户、1434人。 社区办公大楼 经济状况该村农业以种粮为主,亩产不足80公斤。20世纪70年代逐渐扩大蔬菜种植面积,主要品种有大白菜、土豆、萝卜等。进入80年代,出现了粮、果、菜并举的局面。1963年先后建起了服装加工厂、农机修配厂、木器加工厂、修缮队、粮食加工等集体企业,年收入约3000元。80年代,村里建起了预制构件厂、砖瓦厂、油料加工厂、印刷厂、施工队、运输队等9家村办企业。1985年,组建了中黄埠村工程施工队和中黄埠村公路工程施工队。1988年工业产值达320万元,1992年增至580万元。1994年以后,陆续兴建立了中兴面粉厂、中兴机械厂、中兴玩具厂、中兴租赁站、中兴煤厂、中兴预制厂、中兴纸箱厂。1996年12月组建青岛大中兴集团公司。1997年成立中兴建筑有限公司,从业人员650人,2000年固定资产600万元,产值2000万元,创利税530万元。1992年引进第一家外资企业青岛韩都玩具有限公司。到2004年,社区共引进外资企业10家,合同利用外资28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000万美元。第三产业日趋繁荣,2002年在夏塔路开发商业网点房67处,投资900多万元建起中兴大酒店,现有个体工商户120户,私营企业11家,从业人员320人。2004年,社区经济总收入23390万元,可支配财力3101万元,人均收入11143元。 村居建设上世纪80年代末,对街道、住房统一规划。1986—1998年,173户村民建起了“二层将军楼”。从1997年至2004年共建居民楼16栋,总面积48000平方米,入住500户。投资500万元,对社区进行美化、绿化、硬化,现已成为花园式社区。 优美的居住小区 社会事业社区内建有青岛示范小学、市级示范幼儿园、街道中心敬老院,文化活动中心内设农民夜校、活动室、游艺室、图书室等,秧歌队、锣鼓队、舞蹈队经常活动,每年举办职工农-动会。居民福利待遇逐年提高,1992年60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补助30元;2002年60-69岁的每人每月100元,70-79岁的每人每月130元,80-89岁的每人每月160元,90岁以上的每人每月200元;为25-59岁年龄段的村民办理了养老保险;现役义务兵优抚金由原来的2000元增至2600元;为独生子女代交备用金,每人每年156元;免收幼儿园学费每年600元;考取大专大本的学生分别奖励1000元和2000元;居民每人每年供应面粉200斤、大米50斤、花生油15斤、煤1000斤、液化气30公斤以及折合人民币200元的年货。2004年,有718人参加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81.4%;有1414人参加农村新型医疗保险,参保率100%。先后被评为青岛市先进基层党组织、青岛市模范村民委员会、青岛市文明村庄等称号。 社区文化活动中心 联系电话0086-532-87795997
中黄埠社区地区行政机构
中黄埠社区景点列表
-
-
女姑山
海拔59.2米,面积0.5平方公里,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曾-建帝王选为全国少有的几处"明堂"之一。"明堂"是古代天子宣明政教的场所,凡朝会、祭祀、庆赏、选士、养老、教学等大典均在此举行。据传汉武帝下塌... [全部]
-
-
青云宫
青云宫又名龙王庙、龙母庙,城阳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红岛街道高家村西南山项上,面临大海,从岭密林环绕其周,景物宜人。据史料记载:青云宫建于宋代末年,曾有元代碑志,上镌"宋朝青云宫道长、东华少君、钟... [全部]
中黄埠社区特产列表
-
-
青岛烤鱿鱼
鱿鱼除了富含人体所需的蛋白质与氨基酸外,还是一种含有大量牛磺酸的低热量食品。可抑制血中的胆固醇含量,对于预防血管硬化、胆结石的形成和老年痴呆都有很好食疗效果,同时多食鱿鱼还能补充脑力、缓解疲劳、恢复... [全部]
-
-
牛气冲天
烧牛头原是御膳房的宫廷菜。相传三国时期,有一位南夷首领孟获英勇善战,曾七擒七纵诸葛亮,并以牛头犒赏众将士。由此,烧牛头成为鼓舞士气、犒赏三军的传统菜。 淮香村的牛气冲天在传统烧牛头的基础上精心研究,... [全部]
-
-
顶汤活海参
顶汤活海参(海派创新菜)此菜所用的海参选用山东半岛所产的野生活海参,山东半岛周围水域水温适宜,水质优良,所以产的海参肉厚口感弹性极强。此菜辅料为老鸭、老鸡、金华火腿和排骨,经特殊加工处理后入锅中煲6...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