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社区介绍
书院社区 村庄由来据1525年《蓝氏东轩堂冢谱》记载,蓝氏四世祖蓝铜于1525年在此建社区,距今已近480年的历史。社区南京刑部右侍郎、诰授通议大夫、兼左佥都御史蓝章(蓝铜之长子)葬于此。后嘉靖十二年,朝迁敕赐兆茔于即墨之北,茔建成后将蓝章之墓迁走,当时的看墓人仍居于此,外称南茔。明崇贞年间,蓝章的六代玄孙蓝氏十世祖蓝居。在茔西建成三栋别墅。取“树谷、树木、树人”之意,在匾上署名为“三树堂”书院,故几百年来人们对外也称书院社区,解放后正式定名为书院社区。蓝居,生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据说蓝居少时聪明,相貌魁梧,说话声音洪亮。二十五岁入武校,第二年得乡举,二十八岁成进士、中式御览,被授为南京金陵卫守备。历任神威营坐都司,多次率军平定乱军,屡获奇功,-为昭勇将军。清朝建立时,广召天下贤士,曾四次征召过他,但他恋念明王朝,都被他因病而拒绝,归隐于灰牛山下。蓝氏第十九世祖蓝仁庆,自幼聪敏好学,饱读诗文,画艺甚高,当时人称“即墨三才”。他作乡官为人正直,颇受敬重。其山水画多传日本,家中所藏,0中被查抄失落。 政区人口 位于北宅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北2.5公里,北临北头社区,与白沙河相望;东临晖流社区,晖流河(白沙河汇流上游支流)沿社区而过。2004年有社区居民277户,670人。 经济状况20世纪80年代实行承包责任制后,社区开始种植桃、杏、李子、山楂、樱桃等果树,仅桃树就有万余株。水果生产是书院社区的主要经济来源,占社区家庭收入的70%。书院的手工业加工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主要从事机械加工,生产水暖器材。到20世纪90年代,开始生产PVC管材,现年创收20多万元。2004年,该社区总收入1152万元,人均4358元。 社会事业书院社区,其名就有文化底蕴。早在民国初年,蓝氏家族就在三树堂书院设立私塾。三树堂正殿东间祭祀,西间为课堂。第一任教师是蓝庶堂,学生三四十人,采用复式教学,附近不少社区庄的子弟前来求学。后来,三树堂书院毁于文革时期,改建成供销社。20世纪60年代建成书院小学。有“文化社区”之誉称的书院社区,十分注重精神文明建设。20世纪70、80年代,社区里的锣鼓队、秧歌队曾经轰动一时。90年代,社区投资30多万元硬化道路,改善环境,整修河道,建宣传栏,给老年人发放福利。 还有4个地名与书院社区同名:山东青岛城阳区惜福镇街道书院社区浙江省衢州柯城区信安街道书院社区福建龙岩永定区凤城街道书院社区四川成都郫县郫筒街道书院社区
书院社区地区行政机构
书院社区景点列表
-
-
青岛海尔科技馆
导 游 海尔科技馆座落于美丽的黄海之滨,南依石老人黄金海岸,西邻世纪广场、青岛啤酒城,北临山东省国际会展中心,与美丽的海尔工业园交相辉映。 看 点 科技馆内的世界家电发展史厅、海尔家电发展史厅、21... [全部]
-
-
明霞洞
导 游 在崂山南部昆仑山腰。自山下拾级而上,一路幽篁夹道1公里许即到洞口,也可乘太清索道扶摇直上。 看 点 洞前平崖如台,由此遥望大海,空蒙浩渺;俯视崖下,沟壑纵横。崂山胜景“明霞散绮”即此。 介 ... [全部]
-
-
巨峰
导 游 周围灵旗峰、美人峰、小巨峰、柱后高等百怪嵯峨,形如剑戟。极顶小石坪,方约数尺,仅容二、三人,周围铁栏防护。 看 点 登临其上,唯见大海浩瀚,水天一色。此处可观日出,所谓“巨峰旭照”即此。 介... [全部]
书院社区特产列表
-
-
崂山可乐
崂山可乐是中国第一瓶碳酸饮料。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国家组织科研人员,在正宗崂山矿泉水的基础上添加乌枣、白芷、砂仁、良姜、丁香等十余种中草药成份和丰富的C02气体,并采用独特配方精制而成,特别适合中国消费... [全部]
-
-
崂山刺参
崂山刺参是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的特产。崂山海区适宜的水温和优良的水质赋予了崂山刺参体壁厚、肉刺较大且多的特点。崂山刺参性温味甘,具有补肾阴、治下痢及溃疡等功效,长期食用可增强免疫力,为滋补珍品。 泽群... [全部]
-
-
金钩海米
崂山金钩海米是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的特产。崂山金钩海米由产于崂山海域的鲜鹰爪虾经传统工艺加工而成,色泽金黄,形状象一把钩子,故得名“金钩海米”。其味道鲜美且营养价值极高,是崂山特有的海产品。 金钩海米...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