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家埠社区介绍
戴家埠社区 村庄由来明朝万历年间,戴氏从平度戴家庄迁此落户。因村北有一山坡高冠(俗称北崖子),故名戴家埠村。清康熙40年(1702),段家埠社区段氏八世段文明搬到戴家埠安家,形成三大支系,延续至今。戴、段姓氏按世系伦序,关系十分融洽。 戴家埠景点“劈石” 政区人口 位于沙子口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1.7公里处,东临董家埠社区,西与于哥庄隔河(南九水河)相望,社区前公路南部是一片开阔洼地,向南望去可以看到沙子口湾。2004年全社区170户,442人,戴、段两姓各占50%。 经济状况戴家埠社区居民祖辈过着以农耕为主的生活,主要农作物有地瓜、玉米、小麦等。由于土地贫瘠,粮食产量较低,社区居民生活困苦。为解决生活之需,清朝末年社区居民们便开始用山里生长的“勒子”草编制蓑衣,并渐渐成了戴家埠人的一项传统手工艺术。蓑衣是一种较为原始的雨具,展开后形似扇状,披在身上可遮风避雨,铺在地上可隔潮防湿。编制蓑衣有“男主外,女方内”的分工,男人(夏季)进山割草,女人在家晾晒编织(女孩长到七、八岁就跟着母亲学编制)。锲刻在崂山八仙墩的“一字”诗中就有“一蓑一笠一叟”的诗句,描述的就是穿蓑衣的情形。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戴家埠社区居民编制蓑衣形成初步规模,外贸部门大量收购,用来出口换取外汇。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现代雨具业的发展,这项传统的家庭编制项目被逐渐淘汰。2004年,全社区经济总收入达到2700万元,人均收入5249元。 社会事业戴家埠社区居民有崇尚文体活动的传统。清朝末年到民国,社区成立了武术馆,聘请武术高手当教练,所练的武艺有花枪、九节鞭、长棍、大刀等,青壮年个个都会耍枪弄棒。戴家埠社区民间艺术节目有跑驴、跑旱船等。每年正月民间艺术队都要赶庙会并到各社区巡回演出,演出队里的青年演员扮相英俊、潇洒,吸引了周边社区的人们,因此当时流行着“听到戴家锣鼓响,姑娘媳妇快下炕”的顺口溜。先辈们的文艺爱好对后人有较大影响。解放初期,社区组织编排了大型歌剧《解放西安》,以后排演了传统京剧《铡美案》《探阴山》《打龙袍》,吕剧《墙头记》《借亲配》等。近年来,社区对1300米河坝进行了石砌,并沿河边修筑了一条长300米、7.5米宽的进社区道路,对社区居民的生活垃圾进行了管理和清运。2001年戴家埠社区成立了农工商贸易中心,为全体社区居民办理了农工商社会养老保险,使年满60岁的男社区居民、55岁的女社区居民,每月可以领取350元以上不等的养老保险金,从根本上解决了老有所养的问题。 联系电话86-0532-88812281
戴家埠社区地区行政机构
戴家埠社区景点列表
-
-
青岛海尔科技馆
导 游 海尔科技馆座落于美丽的黄海之滨,南依石老人黄金海岸,西邻世纪广场、青岛啤酒城,北临山东省国际会展中心,与美丽的海尔工业园交相辉映。 看 点 科技馆内的世界家电发展史厅、海尔家电发展史厅、21... [全部]
-
-
明霞洞
导 游 在崂山南部昆仑山腰。自山下拾级而上,一路幽篁夹道1公里许即到洞口,也可乘太清索道扶摇直上。 看 点 洞前平崖如台,由此遥望大海,空蒙浩渺;俯视崖下,沟壑纵横。崂山胜景“明霞散绮”即此。 介 ... [全部]
-
-
巨峰
导 游 周围灵旗峰、美人峰、小巨峰、柱后高等百怪嵯峨,形如剑戟。极顶小石坪,方约数尺,仅容二、三人,周围铁栏防护。 看 点 登临其上,唯见大海浩瀚,水天一色。此处可观日出,所谓“巨峰旭照”即此。 介... [全部]
戴家埠社区特产列表
-
-
崂山可乐
崂山可乐是中国第一瓶碳酸饮料。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国家组织科研人员,在正宗崂山矿泉水的基础上添加乌枣、白芷、砂仁、良姜、丁香等十余种中草药成份和丰富的C02气体,并采用独特配方精制而成,特别适合中国消费... [全部]
-
-
崂山刺参
崂山刺参是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的特产。崂山海区适宜的水温和优良的水质赋予了崂山刺参体壁厚、肉刺较大且多的特点。崂山刺参性温味甘,具有补肾阴、治下痢及溃疡等功效,长期食用可增强免疫力,为滋补珍品。 泽群... [全部]
-
-
金钩海米
崂山金钩海米是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的特产。崂山金钩海米由产于崂山海域的鲜鹰爪虾经传统工艺加工而成,色泽金黄,形状象一把钩子,故得名“金钩海米”。其味道鲜美且营养价值极高,是崂山特有的海产品。 金钩海米...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