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王家庄村介绍
南王家庄地处莱芜城东12公里处辛庄镇政府南青龙山前怀。全村213户,587口人,耕地690亩。 该村北倚赵家庄,西接苗家庄,南近上田庄,东北接东辛庄。 明洪武年间王姓由河北省枣强县迁此建村,以姓名村王家庄。1940年因重名改为南王家庄。该村有王、蒋、毛、崔、侯、李、韩、纪、张、秦姓。几百年来,这些姓氏不分彼此,和睦相处,互相帮助,关系十分密切。 该村行政归属,几经沿革均归辛庄管辖。该村明清和民国时期,只有200来口人,穷苦农民占99%。 解放后,翻了身的村民,在党的领导下,日子越过越好,人民生活步步提高。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南王家庄村的贫苦农民响应党的号召,积极参军参战,如毛卫生、蒋佃珍、段登文、毛学言、段登学等和全国人民一起赶走了日寇,打垮了-反动派,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解放初期,翻身后的农民在党的指引下走组织起来的道路。1953年组织互助组,1955年成立初级社,1956年与苗家庄、赵家庄成立高级社,1958年加入了辛庄人民公社。 建设时期,1964年村支部一班人组织广大村民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在村东沟里拦沟截水修了蓄水12万方的中型水库,能浇地400余亩。1970年,又修水渠2000米。有了水,粮食产量逐年提高,亩产由建国初的200来斤提高到现在的1500斤。 1976年至1979年,村里两委八方求援,自筹资金建起了搪瓷炉一座(厂房还在)为煤矿牛产搪瓷溜子,年利润8万多元。3年的时间里,收入达三四十万元,还清了原搞水利和建厂时欠的债务,还购置了l台50马力的拖拉机、1台24马力的拖拉机、1台播种机,4台脱粒机,基本实现了耕种收打机械化。当时南王庄村成为辛庄公社有名的富裕村。 近年来村两委重视教育,激励成才,先后有毛仓庆考取山东师范大学,王后章考取山东工程学院,蒋磊考取湖北工业大学,段伦健考取石油大学等知名院校。 改革开放后,南王家庄村人在村级两委的带领下,开拓进取,积极发展,先后架上了高压线,安装了自来水,修了公路,总投资大约10万元,改变了村庄面貌。2000年又装了电话,为广大村民提供了方便。近几年又引导村民发家致富,拓展生产门路,将100亩粮田调整为植桑养蚕,增加村民收入。现年产纯茧2100斤、年收入3万多元。发展养猪场l处,猪圈25间,养猪100头,年出栏300头。2002年,在村两委多方筹资,积极奔波下,投资近5万元,在村东建成扬水站,解决了种地缺水的困难。南王庄村人正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指引下,向小康生活迈进。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还有3个地名与南王家庄村同名:山东青岛即墨市大信镇南王家庄村山东青岛胶州市李哥庄镇南王家庄村山东潍坊安丘市石埠子镇南王家庄村
南王家庄村地区行政机构
南王家庄村景点列表
-
-
棋山省级森林公园
棋山省级森林公园--位于莱芜市钢城区里辛镇东部,背靠全国大型企业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和省道莱韩路,海拔596米,总面积25平方公里。 棋山,自然景色优美,人文古迹荟萃。莱芜古八景之一的“棋山柯烂”座... [全部]
-
-
汪洋台
汪洋台原名钓鱼台,是一座古庙,始建于清嘉庆年间,传说当年姜太公曾在此垂钓,故得此名。现在,以英雄名字命名的汪洋台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42年在吉山村村东发生了著名的吉山战斗,日伪军包围了原泰... [全部]
南王家庄村特产列表
-
-
莱芜牛心柿子
因其形似牛心而得名,树势强健,果实中大,平均单果重 100 克,最大 150 克。心脏形,橙红色,果肉细,纤维少,汁多,味甜,含糖量高,多数无核, 10 月中下旬熟。果实以个大、色艳、味甜、多汁著名... [全部]
-
-
莱芜文石
莱芜文石崛起于鲁中山区,这里山水纵横,地形复杂,特殊的地质地貌造就了形态各异的天然奇石。这些奇石几乎遍布莱芜所有山区,主要分布在莱城东部的和庄乡和孝义北岭以及汶河南岸的丘陵山区。分布广、储量大,现正... [全部]
-
-
干烘茶
干烘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自明代由皖入鲁,盛行莱芜,辐射齐鲁,福润万千黎民,史曾上贡朝廷,故有“齐鲁干烘”之美名。当今二十一世纪初,山东五福茶业创始人、齐鲁干烘复兴者——吕守祥,承前启后,磨砺十载...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