簸箩村介绍
簸箩村位于莱城东14公里,地处丘陵,北面是王子山、青龙山,西面是田家庄,南面与大官庄接壤。耕地550亩,165户,500口人。 朱氏墓碑记载:清顺治八年(1651年)朱姓由蒙阴县迁此建村。因址地周高中低,似簸箩,故名。村名曾写成桲罗。1988年由莱芜市地名办公室定为簸箩,以此立村碑。 簸箩建村350多年,建村之初只有朱姓。其间邓、高、李姓陆续迁居。族姓之间和睦相处,团结友爱,不分彼此,不分强弱,共商村事,世代相传。 据清康熙《莱芜县志》记载:“芦城保•簸箩”。历史上区乡镇行政变革频繁,该村属辛庄镇管辖。 簸箩村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青年积极参军(那时村人口不足300,有10几名参军)支前。为国为民牺牲的烈士有两名。转业后,离休的高玉珠、转业务农的邓云青、邓玉荣等。 解放后,簸箩村村民响应党的号召走组织起来的道路。1952年成立互助组。1955年成初级社,1956年与田家庄成立高级社,随后成立人民公社。该村为一个大队。在朱云行书记的带领下,克服了包括三年自然灾害在内的许多困难,开展农业学大寨,战天斗地,修塘建坝筑水渠,开山造林,深翻改土,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1968年乔店水库南于渠横贯村后,本村实现了自流灌溉,粮食产量大幅度上升,由原靠吃救济粮的村,变成了每年交纳小麦、杂粮五万多斤的村,解决了温饱问题。1972年又在村南沟上建起一座两孔的石拱桥,高大美观,交通更加便利。 1975年在镇政府的组织下,在村后打通了一条600多米长的地下水道——王子山山洞,实现了引水上山。1997年又在村后打成了一座220多米深的深水井,使灌溉、饮水得到了保障。 簸箩村历来重视文化教育。1958年成立了本村第一所小学,亓佐文、刘仲祥、陈佩达等老一辈名师在此任教。20世纪50年代有大中专生5名。恢复高考后考人大中专院校的学生16名,研究生1名,并有一家出了3个大学生。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一部分村民发展第三产业,商店、石灰厂、糕点厂、建筑队、搞运输、劳务输出。调整了种植结构,面貌发生大变化。勤劳智慧的500名簸箩村民在新的一届村级两委的带领下,团结奋进,开拓创新,为簸箩村更美好的明天而奋斗!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 还有2个地名与簸箩村同名:贵州安顺镇宁县大山乡簸箩村贵州贵阳清镇市红枫湖镇簸箩村
簸箩村地区行政机构
簸箩村景点列表
-
-
棋山省级森林公园
棋山省级森林公园--位于莱芜市钢城区里辛镇东部,背靠全国大型企业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和省道莱韩路,海拔596米,总面积25平方公里。 棋山,自然景色优美,人文古迹荟萃。莱芜古八景之一的“棋山柯烂”座... [全部]
-
-
汪洋台
汪洋台原名钓鱼台,是一座古庙,始建于清嘉庆年间,传说当年姜太公曾在此垂钓,故得此名。现在,以英雄名字命名的汪洋台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42年在吉山村村东发生了著名的吉山战斗,日伪军包围了原泰... [全部]
簸箩村特产列表
-
-
莱芜牛心柿子
因其形似牛心而得名,树势强健,果实中大,平均单果重 100 克,最大 150 克。心脏形,橙红色,果肉细,纤维少,汁多,味甜,含糖量高,多数无核, 10 月中下旬熟。果实以个大、色艳、味甜、多汁著名... [全部]
-
-
莱芜文石
莱芜文石崛起于鲁中山区,这里山水纵横,地形复杂,特殊的地质地貌造就了形态各异的天然奇石。这些奇石几乎遍布莱芜所有山区,主要分布在莱城东部的和庄乡和孝义北岭以及汶河南岸的丘陵山区。分布广、储量大,现正... [全部]
-
-
干烘茶
干烘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自明代由皖入鲁,盛行莱芜,辐射齐鲁,福润万千黎民,史曾上贡朝廷,故有“齐鲁干烘”之美名。当今二十一世纪初,山东五福茶业创始人、齐鲁干烘复兴者——吕守祥,承前启后,磨砺十载...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