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北港村介绍
上北港村距镇政府驻地5公里。东边是山东鼎力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西与王家港村相望,南与南港村毗邻,村北是二O五国道,民兵路自南至北从村中穿过,交通十分便利。耕地面积365亩。全村180户,525口人。 据史料记载,明洪武二年(1369年)段姓由河北省沧州县迁此建村。相传古时此地为一片沼泽区,因址在原港口北,故名上北港。村名从未更改过。村中现有段、吕、李、夏、姜、孙、池7姓,7姓中以段姓人为多数。村民不分宗族、贫富、多寡,世代和睦相处,耕读继世,民风淳朴。 上北港村所在的颜庄镇,历史上多次变更。1945年称颜庄区;1951年改称第七区;1955年复称颜庄区;1958年3月称颜庄乡;同年10月改称颜庄人民公社;1984年4月称颜庄办事处;1985年10月建镇;上北港村一直隶属颜庄管辖至今。 1950年上北港村政权成立,下设互助组。1954年成立初级社,村民按“地四劳六”分粮。1957初,上北港、下北港、王家港、南港四村联合成立高级社,实行按劳分配。 1971年,上北港村开始“农业学大寨”,村民整平土地、围堰、平坟,以补耕地之不足。最突出的工程是1975年在村东南修的“备战洞”。这个地方原来是一条深三四米,长千余米的沟。沟的两边是高低不平的小块地。村民利用一冬的时间把这条沟修成一条长长的涵洞。洞修完后又开始平整两侧土地,削高填低,把洞顶上垫上一米多厚的土,这样上面种地,下面雨季排水。工程完工后在洞口的左右和上方分别写有“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标语。当时是颜庄人民公社农业学大寨的样板工程。今天站在洞前,当年热火朝天的场面仿佛就在眼前。 1979年上北港村开始分地到户,实行“人劳各半”。1982年全面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1985年,上北港村在村东建砖厂一处,砖厂建成后由个人承包,每年向村中交一定数额的承包费。 1992年颜庄镇修的村级公路(民兵路),要从上北港村中通过,村中八户村民顾全大局做出了牺牲,将自己的住宅拆除,让民兵路顺利从村中通过。从此上北港村分为东西两部分。村中街道整齐,布局合理。 2000年,村里投资在汶河以北黑石岭上打吃水井一口,在村南建水塔一处,铺设地下主管道2500米,为全体村民安上了自来水。 随着形势的发展,村民的经济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近几年建大型养鸡场2处,养猪场3处,油坊2处,在205国道两侧建旅馆、饭店3处,百货副食品批发店3处。村里有私人小汽车3辆,各种农用运输车近百辆;固定电话300门,手机120部。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
上北港村地区行政机构
上北港村景点列表
-
-
棋山省级森林公园
棋山省级森林公园--位于莱芜市钢城区里辛镇东部,背靠全国大型企业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和省道莱韩路,海拔596米,总面积25平方公里。 棋山,自然景色优美,人文古迹荟萃。莱芜古八景之一的“棋山柯烂”座... [全部]
-
-
汪洋台
汪洋台原名钓鱼台,是一座古庙,始建于清嘉庆年间,传说当年姜太公曾在此垂钓,故得此名。现在,以英雄名字命名的汪洋台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42年在吉山村村东发生了著名的吉山战斗,日伪军包围了原泰... [全部]
上北港村特产列表
-
-
莱芜牛心柿子
因其形似牛心而得名,树势强健,果实中大,平均单果重 100 克,最大 150 克。心脏形,橙红色,果肉细,纤维少,汁多,味甜,含糖量高,多数无核, 10 月中下旬熟。果实以个大、色艳、味甜、多汁著名... [全部]
-
-
莱芜文石
莱芜文石崛起于鲁中山区,这里山水纵横,地形复杂,特殊的地质地貌造就了形态各异的天然奇石。这些奇石几乎遍布莱芜所有山区,主要分布在莱城东部的和庄乡和孝义北岭以及汶河南岸的丘陵山区。分布广、储量大,现正... [全部]
-
-
干烘茶
干烘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自明代由皖入鲁,盛行莱芜,辐射齐鲁,福润万千黎民,史曾上贡朝廷,故有“齐鲁干烘”之美名。当今二十一世纪初,山东五福茶业创始人、齐鲁干烘复兴者——吕守祥,承前启后,磨砺十载...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