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峪村介绍
李家峪村地处黄庄镇的最北端,距黄庄镇政府4.5公里,是汶河的发源地之一。李家峪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村户处于半山腰,整个村子如挂在一陡坡之上。东面与尚家峪接壤;西部与里辛镇的圈里村搭界,在界北有“土地庙”;南为著名的八大庄水库;北面与淄博市沂源县的姬家峪村相邻。242口人,174亩耕地,1000余亩山滩。 清同治年间(1862年),郭姓迁此居住,后有李、魏、杨等姓迁此,形成村落。因李姓户数多,取名李家峪。 史载,从民国初期至1960年,李家峪、八大庄、尚家峪统为一村,称“八大庄村”。1955年村领导响应党的号召,积极进行帮穷互助,全村组成8个互助组,进入初级社阶段。1957年进入高级社,全村8个生产小组,李家峪村村民李民义任主任。1960年八大庄解体,李家峪村独立成为行政村。 1945年前属蒙阴县一区黄庄乡;1945年5月隶属沂源县黄庄区;1985隶属沂源县黄庄镇;1993年隶属莱芜市钢城区黄庄镇。 1962年至1963年困难时期,当时周围村民纷纷到本村挖野菜,采摘树叶。而李家峪村村民依靠本村资源优势,顺利度过了灾荒。“文革”后,李家峪迎来了发展的机遇。1978年至1984年以生产队为基础划分为两个作业组,极大地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各生产组织立足实际,大搞水利建设,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农、林、牧、副、渔得到全面发展。第一作业组带领村民上山治水,大干“三九”、苦战“三伏”。奋战两年,栽植大片洋槐树、松树、柏树等上万棵。栽植苹果树、桃树、板栗等各种经济树上千棵。现在这些果树已进入老龄树,但仍为村民贡献余力。第二作业组利用信息广、人才多的优势,充分利用和八大庄水库合作优势大力发展养鱼业;还上了喇叭项目,生产的喇叭除销到周边县市外,还远销山西、河南等省份。 1999年,全村进行种植业结构调整,村里人充分利用本村资源,种植了西瓜、生姜,初步尝到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好处。 2000年棋山小流域治理,镇领导对剩余荒山进行了统一规划和开发;村里根据实际情况划片,栽植了桃树、杏树、板栗树等。现在这些树长势良好,已初见效益。 除种植业以外,李家峪村的其它行业正蓬勃发展。村民利用水库优势,有的盖起了炒鸡店,一个炒鸡店每年收入不下5万元。奶牛养殖场已形成规模,波尔山羊已落户农家。 李家峪村民正一步步走向富裕。富裕了,他们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村里秩序良好,人人遵纪守法,捐款修路、助学。村里有了环山路,打通了与各村的联系。村民的农产品已销售到全省各地。 重视文化教育,提高村民素质是李家峪村的传统。1960年自立行政村后,村里有了自己的小学,设复式教学班。1985年与尚家峪村合班并校,学生到尚家峪村学习;1992年又与八大庄村合为一校;不久又与历山联小合并。自1977年恢复高考到2002年,李家峪村考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40人。 现在再进李家峪,已不是过去的羊肠小道,草房草屋,依山而建的前出厦的房子,一排排一行行,颇为壮观。家家都吃上了自来水,户户有了彩电、冰箱、摩托车,40%的户安上了电话。现在从李家峪村走出的青年人个个西服、领带,姑娘浓装淡描,与城里人已分不出两样。李家峪村正在向现代化村庄迈进。 李家峪村已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有勤劳、能干的村民,李家峪的明天将更加美好。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还有4个地名与李家峪村同名:湖南常德石门县雁池乡李家峪村山西运城夏县瑶峰镇李家峪村山东济宁泗水县中册镇李家峪村山西长治长子县常张乡李家峪村
李家峪村地区行政机构
李家峪村景点列表
-
-
棋山省级森林公园
棋山省级森林公园--位于莱芜市钢城区里辛镇东部,背靠全国大型企业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和省道莱韩路,海拔596米,总面积25平方公里。 棋山,自然景色优美,人文古迹荟萃。莱芜古八景之一的“棋山柯烂”座... [全部]
-
-
汪洋台
汪洋台原名钓鱼台,是一座古庙,始建于清嘉庆年间,传说当年姜太公曾在此垂钓,故得此名。现在,以英雄名字命名的汪洋台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42年在吉山村村东发生了著名的吉山战斗,日伪军包围了原泰... [全部]
李家峪村特产列表
-
-
莱芜牛心柿子
因其形似牛心而得名,树势强健,果实中大,平均单果重 100 克,最大 150 克。心脏形,橙红色,果肉细,纤维少,汁多,味甜,含糖量高,多数无核, 10 月中下旬熟。果实以个大、色艳、味甜、多汁著名... [全部]
-
-
莱芜文石
莱芜文石崛起于鲁中山区,这里山水纵横,地形复杂,特殊的地质地貌造就了形态各异的天然奇石。这些奇石几乎遍布莱芜所有山区,主要分布在莱城东部的和庄乡和孝义北岭以及汶河南岸的丘陵山区。分布广、储量大,现正... [全部]
-
-
干烘茶
干烘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自明代由皖入鲁,盛行莱芜,辐射齐鲁,福润万千黎民,史曾上贡朝廷,故有“齐鲁干烘”之美名。当今二十一世纪初,山东五福茶业创始人、齐鲁干烘复兴者——吕守祥,承前启后,磨砺十载...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