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历山后村介绍
上历山后村位于黄庄镇北3.8公里处。东北与沂源县交界,西邻下历山后,南面是历山山麓。韩(旺)莱(钢)公路于村前通过。现该村共有450口人,有可耕地480亩,山林荒滩880亩,总面积4400亩。 据高氏墓碑载,始族照亮自明末清初迁至上历山后庄,因地处历山之阴与下历山后村应对,称为上历山后村。全村有5姓,高姓为多户姓。村人以经营林果业为主,农业生产种植小麦、地瓜、花生等。 据史书记载,民国初年,上历山后属蒙阴县辖;1958年归黄庄人民公社;后几经沿革,现隶属莱芜市钢城区黄庄镇。 新中国建立前上历山后村不足300口人,但党的活动开展较早。解放战争时期共有党员18名,先后有6人为国捐躯,成为烈士。 1955年,一批先进分子带领村民参加互助组,成立合作社。人民公社化后,该村称为上历山后大队,为4个生产队,归黄庄人民公社管辖。 1983年在生产大队的基础上,改为村民委员会,生产队变为村民小组。现全村有4个小组,党员共30名。村支部带领村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随后制定总体规划,搞产业结构调整,治理与发展同步进行。自1986年至1992年,先后修塘坝8座,大口井一眼,容水量20万方,配套电灌2处,42千瓦。铺管道1000米,修石渠2000米,同时开通营林路10公里。1995年制定村庄规划,对进村路进行改线修建,硬化路面200米,拓宽了村头的大石桥。 在村西头的大石桥两边分别有一棵百年古柏,桥的北面矗立着一块和泰山望海石一模一样的巨石名曰“人头石”,桥下清水长流,桥边野藤缠绕,风景殊胜。1996年在此处新建了村委办公室,这里是村民参政议政的地方,也是村民休息纳凉的去处。 1990年至1999年,经两次电路整网,使全村线路全部合格,电费大大降低。 改革开放以来,为增加农民的收入,大力发展民营企业。在村委支持下,1994年由高明仁引进朱家庄一个球团厂,为本村12名残疾人安排了就业,增加了收入。1999年,高明杰引进临沂木板厂一个,安排了本村20名妇女就业。该村在公路边开设经销、食宿、修理、加工等民营企业的有6家,收入十分可观。 随着村民生活条件的改善.有90%以上的村民把原来的草房修成瓦房,两户盖起了楼房;70%的户安装了电话,80%的人买了摩托车,家家有彩电、VCD。1996年在市政府的支持帮助下,全村吃上了自来水。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村里考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连年不断。村里坚持常年开展评优树先活动,将尊老爱幼、封山育林、遵纪守法等内容列为评选标准,经村民自评,村民小组初评,村两委集体研究决定,对评选出的“好婆婆”、“好妯娌”、“五好家庭”,敲锣打鼓地举行挂牌仪式,形成了光荣人家真光荣的浓厚氛围。涌现出封山育林、义务护山的老党员高庆都,见义勇为的高怀和等一大批模范村民。 上历山后人,正靠着自己的勤劳和智慧迈向更富裕、更文明的农家新生活。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
上历山后村地区行政机构
上历山后村景点列表
-
-
棋山省级森林公园
棋山省级森林公园--位于莱芜市钢城区里辛镇东部,背靠全国大型企业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和省道莱韩路,海拔596米,总面积25平方公里。 棋山,自然景色优美,人文古迹荟萃。莱芜古八景之一的“棋山柯烂”座... [全部]
-
-
汪洋台
汪洋台原名钓鱼台,是一座古庙,始建于清嘉庆年间,传说当年姜太公曾在此垂钓,故得此名。现在,以英雄名字命名的汪洋台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42年在吉山村村东发生了著名的吉山战斗,日伪军包围了原泰... [全部]
上历山后村特产列表
-
-
莱芜牛心柿子
因其形似牛心而得名,树势强健,果实中大,平均单果重 100 克,最大 150 克。心脏形,橙红色,果肉细,纤维少,汁多,味甜,含糖量高,多数无核, 10 月中下旬熟。果实以个大、色艳、味甜、多汁著名... [全部]
-
-
莱芜文石
莱芜文石崛起于鲁中山区,这里山水纵横,地形复杂,特殊的地质地貌造就了形态各异的天然奇石。这些奇石几乎遍布莱芜所有山区,主要分布在莱城东部的和庄乡和孝义北岭以及汶河南岸的丘陵山区。分布广、储量大,现正... [全部]
-
-
干烘茶
干烘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自明代由皖入鲁,盛行莱芜,辐射齐鲁,福润万千黎民,史曾上贡朝廷,故有“齐鲁干烘”之美名。当今二十一世纪初,山东五福茶业创始人、齐鲁干烘复兴者——吕守祥,承前启后,磨砺十载...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