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首页 山东 莱芜 钢城区 汶源街道 洪沟村

洪沟村介绍

洪沟村位于钢城区东部、黄庄西南3公里处。东与马家庄村、丈八丘村接壤,南临汶河丈八丘段,同棒椤村相邻,西与莱钢集团公司东生活区融为一体,北依磨石山。地处莱钢集团腹地,钢都大街穿村而过,交通可谓四通八达,十分便利,自然地理环境非常优越。全村现有人口764人,耕地175亩。 据《董氏家谱》记载:“董氏第七辈老祖董氏坤于明嘉靖年间,从新泰县迁居于此建村。”以村北沟内红石得名红沟,后谐音为洪沟6据《沂源县地名志》载:“洪沟位于黄庄西3公里处,640口人,4个姓氏,以董、张姓为主,435亩耕地。” 黄庄镇虽多次区划,洪沟一直属黄庄镇管辖。据史料记载:洪沟,明末清初属蒙阴;清《蒙阴县志》载:清顺治九年西舜圣社辖洪沟;1939年,黄庄区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属蒙阴七区;1940年归新泰管辖;1941年又划归蒙阴县管辖;1942年博莱县成立,划归博莱县;1944年7月博莱县撤销后,复归蒙阴县;1945年7月张黄解放,沂源县建立后划归沂源为第六区;1991年划归莱芜市,改称居委会;1993年钢城区建立时属莱芜市钢城区黄庄镇至今。1994年改称为居委会。 抗日战争前后,洪沟、椁椤为一个行政村,1948年后两个自然村分开,各自为一个行政村。1959年由于建钢铁厂,在吕家庄定址,吕家庄全村合迁洪沟,二村合一仍称为洪沟村,时洪沟村人口增至千人,1980年吕家庄复迁原址。 洪沟村原村庄建于磨石山下,后因战乱匪患迁居山脚之上。洪沟自古地处交通要道,有一官道从村南通过。清《蒙阴县志》云:距城西北115里处有“洪沟桥”。村南200米处,有一小石桥,名曰“好汉桥”。村南有古槐,挺拔参天,需4人合围,据传是建村时所栽。 洪沟村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其地下资源有煤、红磨石等。洪沟村采煤历史悠久,据查,明、清时期就有人零星采煤,后延续不断;1948年至1990年先后次在此建矿采煤,称洪沟煤矿。 洪沟村1940年成立党支部,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在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年代,在党的领导下,洪沟人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1942年成立识字班,组织全村妇女学文化,为人民军队摊煎饼、做军鞋;实行空室清野,支援人民军队;20多人参军参战,董仲校、董仲玉、董玉珠参加了黄庄区抗日武工队。解放战争时期多人参加支前民工队,参加莱芜战役、南麻战役、淮海战役。1947年初,0员洪沟村党支部委员张文法,在对敌斗争中不幸被捕,壮烈牺牲。另有3位烈士为人民捐躯。 洪沟人自古族姓之间不分人口多少、贫富,相处友善而和睦,互助耕耘,世代相传,民风朴实淳厚。因80%的耕地是山岭薄地,水资源缺乏,红土薄地粮食歉收,生活十分困窘。1940年全村180多口人,几十户人家中有4户下东北,4户上山西,两户去章丘逃荒要饭,其中卖儿卖女的两户。同年,董志清去章丘打工,累饿而死于高梁地中。建国后,进行土改,人人有地种,洪沟村人才得以安居。1952年成立了互助组,1956年成立了高级农业合作社,1958年实现人民公社化,人民生活得到了初步改善。20世纪70年代“农业学大寨”之后,勤劳朴实的洪沟人,战天斗地,治山治水,进行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山上建起了层层梯田,沟里垒起了道道塘坝。人们的种植观念也得以改变,山上建起蔬菜果园。1977年山下钻深井一眼,扩大灌溉面积150亩。 1970年,原已下马的沂蒙省建钢铁厂重新上马,并进行扩建。精明的洪沟人,利用紧靠莱钢、又有韩莱公路穿村而过的有利条件和发展工副业得天独厚的优势,从红土堆里走了出来,开山采石,饮食服务业应运而生,建筑业、运输业蓬勃发展。随着莱钢的发展,洪沟粮田大部分被征用,耕地仅有175亩,且大部分是山岭薄地。洪沟村采取“借鸡生蛋”、滚动发展的策略,投资30万元,组成了洪源建筑安装工程公司;投资20万元建起宏伟机械制造厂;投入90万元购买了装载机和东风运输车,发展装卸运输业。相继同钢城企业集团等单位联办了团球厂、带锯厂,与莱钢建安公司等单位办起轧辊厂,集体经济不断壮大。1994年洪沟改称居委会,从此,昔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洪沟人,今朝西装革履闯市场,融人了城镇居民生活中。居委会领导班子抓住地处莱钢腹地的优越地理环境,借助韩(旺)莱(钢)公路支线洪沟段改造的契机,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采取以地引资招商.多渠道融资,先后吸纳社会资金1960万元,沿钢都大街洪沟中段建成商居楼80多栋,安置个体工商户90余家。 居两委会在抓好物质文明的同时,狠抓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尊师重教向来是洪沟村的一大美德。村里投资30万元,购置中巴车一辆,专供学生上学使用。凡考取大中专的学生,每人奖励600元。为使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投资85万元,建老年公寓一处,凡65周岁以上的老人均安排住房一处,每年给予360元的生活补贴。又投资850万元新建居民宿舍楼5栋,16220平方米已全部投入使用。 洪沟人崇尚文明,尊重知识。解放前,村穷人贫,生活困难,办不起学校,请不起教师。直到抗日战争时期,村中成立了抗日小学,后因战乱而停办。解放后,吃尽了没文化苦头的村民于1950年办起了村办小学。至1994年为提高办学质量,合班并校,与椁椤村、西冶村、吕家庄村投资上百万元建起高标准联办小学,全村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自恢复高考以来,全村先后考取博士生1人,大中专生26人,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了栋梁之材。 几年来,洪沟村人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勇立潮头,取得了辉煌的成就。1995年山东省委宣传部授予洪沟村党员活动室为先进党员活动室称号;2001年被授予市级文明单位称号;2002年获莱芜市文明居委会荣誉称号。现任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董合学,多次被评为市、区、镇优秀0员、优秀党支部书记,2001年获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奖章一枚,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荣誉称号。 习惯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洪沟人,今天,正在改革的浪潮中,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托起明天的太阳,一步步走向辉煌。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 还有2个地名与洪沟村同名:安徽阜阳市颍东区口孜镇洪沟村山东青岛即墨市普东镇洪沟村

洪沟村地区行政机构

洪沟村景点列表

棋山省级森林公园
棋山省级森林公园

棋山省级森林公园--位于莱芜市钢城区里辛镇东部,背靠全国大型企业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和省道莱韩路,海拔596米,总面积25平方公里。 棋山,自然景色优美,人文古迹荟萃。莱芜古八景之一的“棋山柯烂”座... [全部]

汪洋台
汪洋台

汪洋台原名钓鱼台,是一座古庙,始建于清嘉庆年间,传说当年姜太公曾在此垂钓,故得此名。现在,以英雄名字命名的汪洋台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42年在吉山村村东发生了著名的吉山战斗,日伪军包围了原泰... [全部]

朝阳洞
朝阳洞

朝阳洞又名蝙蝠洞,是一座天然石洞。四面局势环抱,位于城南15公里的凤凰山前洞口向南,上有石仞陡壁,下临千丈悬崖。洞内凹凸不平,洞径崎岖深邃,景色显绝。洞前十百米长台,护以铁栏,左侧有风岩石室,门前有... [全部]

华山国家森林公园
华山国家森林公园

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国家2A级旅游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位于莱芜市西北部山区,属于泰山支脉,距市区30多公里。公园总面积46平方公里。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有大小山头96座,其中海拔700米以上的... [全部]

洪沟村特产列表

莱芜牛心柿子
莱芜牛心柿子

因其形似牛心而得名,树势强健,果实中大,平均单果重 100 克,最大 150 克。心脏形,橙红色,果肉细,纤维少,汁多,味甜,含糖量高,多数无核, 10 月中下旬熟。果实以个大、色艳、味甜、多汁著名... [全部]

莱芜文石
莱芜文石

莱芜文石崛起于鲁中山区,这里山水纵横,地形复杂,特殊的地质地貌造就了形态各异的天然奇石。这些奇石几乎遍布莱芜所有山区,主要分布在莱城东部的和庄乡和孝义北岭以及汶河南岸的丘陵山区。分布广、储量大,现正... [全部]

干烘茶
干烘茶

干烘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自明代由皖入鲁,盛行莱芜,辐射齐鲁,福润万千黎民,史曾上贡朝廷,故有“齐鲁干烘”之美名。当今二十一世纪初,山东五福茶业创始人、齐鲁干烘复兴者——吕守祥,承前启后,磨砺十载... [全部]

莱芜锡雕
莱芜锡雕

【锡雕】莱芜锡雕明清时期已极为盛行,从业者不下千家。其品类繁多、造型美观、技艺精湛、 独具一格。1914年在山东省物品展览会上获最优等金牌奖。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银牌奖。 莱芜锡雕发源于... [全部]

黄金蜜桃
黄金蜜桃

黄金蜜桃 钢城区盛产黄金蜜桃,汶源蟠桃享誉全国内外,是全国最大的黄金蜜桃生产基地,总桃园面积达四万亩,年产果品7.2万吨,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黄金蜜桃之乡.以黄金蜜桃.汶源蟠桃为龙头,开发出了红冠蜜....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