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峪村介绍
罗汉峪村位于莱城东南27公里,钢城西7公里处。东邻庙子村,南邻纸坊村,北邻九龙庄村,西与莱城区高庄办事处后坡村隔山相接。全村共有510户,1717口人,耕地面积1200亩,宜林荒山面积4000亩。 据碑文记载,罗汉峪在明洪武年间在现村北一公里的“黑油门”地,借一山泉(即巩家泉)立村。后迁至现在的村庄。罗汉峪村原有一寺,寺内塑有十八罗汉,故名罗汉峪村。 罗汉峪村1914年至1939年隶属蒙阴县七区管辖;1941年划归新甫县;1950年属新泰二区:1955年10月属新泰县翟镇区;1958年属翟镇人民公社庙子管理区;1984年l2月划归庙子乡;1985年12月划归新泰市寨子乡;1991年元月划归莱芜市寨子乡;1993年划归钢城区寨子乡;2000年l2月 罗汉峪建村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最初由许、朱、李、巩姓立村后,随之由洪、董、王、曹、亓近30个姓氏陆续迁聚。 该村现有16姓氏。20世纪70年代初,在村办民校时,为了便于记忆掌握村里的姓氏编成“顺口溜”:朱亓李曹王,赵谷郭肖杨,魏吴刘何孟,徐许是两姓。其中刘氏已于1997年迁回辛庄镇涝坡村。朱、亓两姓居多,其次是曹、王、李、赵诸姓。 罗汉峪村坐落在著名的九龙山和卧虎山脚下,一条发源于卧虎山脚下的小河流经村前,每到汛期,大雨发作时,河水湍流奔腾,东流而去。村中有一条2华里笔直的东西大街,村东有一条5米宽的砂子公路通往钢城。从2001年5月1日起罗汉峪至莱芜的班车,每天早、中、晚三次,交通十分便利。 罗汉峪村历来崇尚文明,重视文化教育。在解放前就办起了私塾。1952年就建立了小学,首任教师徐敏尧。1971年在村东新建了占地10余亩,校舍21间的标准化学校。1981年,罗汉峪村又建起了幼儿园。自恢复高考以来,村中年年都有学生被大中院校录取,现在本科、大学、研究生10余人,中专以上的20多人。 罗汉峪村重视文化活动的开展,玩龙灯、跑旱船、玩杂耍是罗汉峪村的艺术传统。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以朱玉宝、王贵全为主的30多位文娱爱好者组成的小剧团,除了在本村演出一外,还到十里八乡的外村演出。以何成珠、朱玉本、亓子利为代罗汉峪村在村西修了一条水泥路,在村东修了一条宽5米通往钢城的公路,交通十分便利。 罗汉峪村自古以来人灵手巧,能工巧匠辈出。早在明末清初就有人发挥本村矿产优势,打石磨、石碾。特别是在20世纪初,以朱康孝、朱康信兄弟俩雕打的石磨石碾名声远扬,在周围十里八乡至今还能派上用场的石磨石碾,大都出自朱氏兄弟二人之手。 在20世纪20年代,罗汉峪村曹心元、亓汉元的建筑手艺,也能走出十里八乡。他们建的房子既坚固,又漂亮。以王立功、曹四彦为代表的屠宰户也是当地闻名的首富户。 现在以亓子军、朱玉学、曹荣青等为代表的经销布匹的专业户,全村发展到20多个。以李宗华、王道利、朱本松为代表的建筑队活跃在四邻八乡。全村现有汽车、拖拉机、农用三轮车已达200余辆(台)。 过去村民住的是石头、坯块垒起的低矮而又黑暗的草房,如今换成了红砖瓦房和水泥钢筋结构的平房,现在大都翻新成前后出厦的豪华住宅,有的还盖起了二层小楼。电话、手机、摩托、液化气炉、农用三轮车、彩电、VCD,早已走进普通百姓家中。 罗汉峪村村民正在描绘未来的发展蓝图,罗汉峪村明天会更美好。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
罗汉峪村地区行政机构
罗汉峪村景点列表
-
-
棋山省级森林公园
棋山省级森林公园--位于莱芜市钢城区里辛镇东部,背靠全国大型企业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和省道莱韩路,海拔596米,总面积25平方公里。 棋山,自然景色优美,人文古迹荟萃。莱芜古八景之一的“棋山柯烂”座... [全部]
-
-
汪洋台
汪洋台原名钓鱼台,是一座古庙,始建于清嘉庆年间,传说当年姜太公曾在此垂钓,故得此名。现在,以英雄名字命名的汪洋台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42年在吉山村村东发生了著名的吉山战斗,日伪军包围了原泰... [全部]
罗汉峪村特产列表
-
-
莱芜牛心柿子
因其形似牛心而得名,树势强健,果实中大,平均单果重 100 克,最大 150 克。心脏形,橙红色,果肉细,纤维少,汁多,味甜,含糖量高,多数无核, 10 月中下旬熟。果实以个大、色艳、味甜、多汁著名... [全部]
-
-
莱芜文石
莱芜文石崛起于鲁中山区,这里山水纵横,地形复杂,特殊的地质地貌造就了形态各异的天然奇石。这些奇石几乎遍布莱芜所有山区,主要分布在莱城东部的和庄乡和孝义北岭以及汶河南岸的丘陵山区。分布广、储量大,现正... [全部]
-
-
干烘茶
干烘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自明代由皖入鲁,盛行莱芜,辐射齐鲁,福润万千黎民,史曾上贡朝廷,故有“齐鲁干烘”之美名。当今二十一世纪初,山东五福茶业创始人、齐鲁干烘复兴者——吕守祥,承前启后,磨砺十载...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