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下游村介绍
东下游村位于莱城北35公里、北距雪野镇政府1公里处。北是上游村,南接雪野水库,东边是下东峪东站村,西边是西下游村。该村现有人口409户,1204口人,耕地面积583亩。 清《康熙莱芜县志》记载:“雪野保•东下游村。”据村碑记载:闫姓早居,后有毕姓迁此,因在通天河下游东岸,故名东下游。 抗日战争初期,沿袭旧制,雪野镇的大部分村庄分别属于莱芜县第七区和县第八区管辖,东下游村隶属第七区管辖;1941年,莱芜划分为莱北、莱东、新甫三县,东下游村属于莱北县雪野区:1945年10月,三县合并,复称莱芜县;1951年3月,莱芜县改地名区为数字区,雪野区为十二区;1955年10月复称雪野区;1958年3月撤区划乡,东下游村属于上游乡;同年10月上游人民公社成立,东下游村划归上游公社;1985年11月,上游办事处分为上游、雪野、鹿野三个乡镇,东下游村属于上游镇;2001年,上游、雪野、鹿野三个乡镇合并为雪野镇,东下游村隶属雪野镇。 战争年代东下游村的老百姓冒着生命危险,全力以赴支前,为部队送给养,抬担架,-消息,堵截逃兵,打扫战场,为革命事业作出了不朽的贡献。1941年12月25日,日军到东下游村一带进行扫荡,我地下党获得可靠的情报后,组织群众转移。惨无人道的日本鬼子气急败坏,对东下游村实施灭绝人性的“三光”政策,当时,全村处于一片火海之中。日本鬼子退出后,在泰安专署派出的地下党组织的帮助下,全村人民开展生产自救活动,重建家园,为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东下游村两委为解决本村人畜吃水问题,于1988年修建了自来水工程,并完善了相应的配套设施,使村民足不出户,就可喝上干净醇甜的自来水。东下游村历届村两委始终把治水作为富民兴农的一项重要工作抓在手上,相继修建了石门子水库、花园水库、大井水库,打机井6眼。其中石门子水库储水量20万立方,同时配套了1200米左右的水渠和郑家湾扬水站和寨前扬水站,有利地促进了全村农业结构的调整。2002年,全村种植生姜200亩,生姜已成为东下游村的支柱产业。 东下游村从村干部到一般群众,都非常重视教育事业,该村曾多次获得“尊师重教先进单位”称号。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该村已考取了90多名大中专学生。蒙山电视台、山东电视台台长都是东下游村的。东下游村小学合并于上游中心小学后,该村仍通过多种途径为校园建设出资出力出策。 如今东下游村基本上家家通了电话,接了有线电视,可足不出门,便观天下事。相信,在东下游村村民勤劳双手的打扮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支持下,东下游村的明天会更灿烂。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
东下游村地区行政机构
东下游村景点列表
-
-
莱芜黑龙潭
黑龙潭旅游区位于莱芜市西北40公里,是九龙、九天两条大峡谷的入口处,著名景点有黑龙潭、擎天崖等。黑龙潭水墨绿幽深,澄碧如玉,春秋季节,中午时分立于潭边,仰望晴空,可看到一颗明星,这就是著名的莱芜古八... [全部]
-
-
九龙大峡谷
横跨大王庄、雪野两个乡镇 ,穿越15座山峦,下自龙尾、上至房干,全长约10公里。谷中古树参天,两边奇峰突兀,山、泉、潭、瀑、洞分布于峡谷,至今保持原始风貌。有卧龙峡、杏花村、照壁峰、黑龙潭、龙女潭、... [全部]
-
-
香山景区
香山景区位于大王庄镇西部, 景区内山势蜿蜒曲折,大气磅礴,植被茂密,物种丰富,森林覆盖率高,空气清新,负氧离子含量高,自然资源独特,原始生态环境优良。 该区旅游形象定位为“生态文化风景区”,主要功能... [全部]
东下游村特产列表
-
-
风味姜丝肉
主料:猪里脊肉配料:莱芜生姜猪肉是中国最主要的肉类食品。目前人们餐桌上重要的动物性食品之一。因为猪肉纤维较为细软,结缔组织较少,肌肉组织中含有较多的肌间脂肪,因此,经过烹调加工后肉味物别鲜美。猪肉为... [全部]
-
-
蒜仔酒香黑猪肉
莱芜黑猪肉——蒜仔酒香黑猪肉原料:莱芜黑猪肉1000克,蒜子200克,二锅头酒150克调料:精盐20克,鲁味鲜酱油100克,葱姜各10克。推荐理由:作为莱芜主要特产之一,莱芜黑猪以耐粗饲、抗病强、产... [全部]
-
-
莱芜口镇方火烧
莱芜口镇方火烧、热豆腐因其方形有别于多为圆形的火烧,故曰“方火烧”。而其制作工艺也有别于油酥火烧、千层火烧、庄户火烧等。制作方火烧不用发面而是死面。和面不用加料,只是用水和的硬些即可。但制作却是很讲...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