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义村介绍
王家义村位于莱城西北10公里,镇政府驻地西北3公里处。北接亓官庄、铁牛岭,南邻李家义,东西走向的沥青路从两村之间穿过,两村共座一街。486口人,耕地686亩。 史载:明洪武三年(1370),王氏由河北枣强县迁此建村。因村东有“义和沟”,便冠以姓氏王家义河沟,后简称王家义。村中有王、魏、吴、蒋、卢、吕等姓氏,王姓居多。 解放前夕,该村隶属鲁西区官庄乡,人民公社成立后隶属方下人民公社李家义管区。1961年王家庄、鹿家堂、梁家庄、李家义、王家义合一大队,1963年单独成立行政村,属方下镇至今。 王家义地势北高南低,自西向东,沟岭相间,土质贫脊,易涝且旱。民谣道:“夏日里,三日无雨土生烟,阴雨两日蛙聚欢。”每年总有一些旱、涝、干热风、寒潮、霜冻、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往往给农业生产造成一定的损失。特别是旱灾,这里四季少雨水,且分布不均,地表水严重缺乏,地下水更是难以开采。缺水成为这里亟待解决的问题。雪野水库建成后,水渠从村东经过,部分农田能得到灌溉。舌经数次打机井,大部分耕地也能得到灌溉。改革开放后,村里进行了种植结构调整,许多农民开始种经济价值高的姜、蒜,收入可观。王家义地处丘陵,沟壑多,从前交通不便。“要想富先修路,”在村两委的带领下,修了三纵四横的沙石、沥青路;建了四座“康平大桥”,彻底解决了交通落后的局面,为村民发展经济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王家义村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中,王家义人争相报名参军。父子参军、送夫参战的动人事迹层出不穷。7位青年光荣捐躯,他们永远活在人们的心里。 莱芜战役打响后,王家义村民抬单架、送给养、当向导,积极支前。当时,村里84户人家,就出民工78人,担架6副,挑担l2副,向导8人。男青壮年全部参加了支前。妇女为部队摊煎饼500斤,烙面饼500斤,碾小米1500斤,给部队备送马草3000斤,木柴5000斤,为战役的胜利做出了贡献。当时解放军某部的前方医院(包扎所)驻在村里,每天有上百名伤员抬到这里包扎、治疗,家家都住满了病员。老人、儿童、妇女都主动给伤员领饭、打菜,端屎端尿,得到部队-的赞扬,被区里评为“模范支前村”。 十一届三中会会后,村民们争相发家致富。1995年,新的村领导班子上任后,他们坚持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一齐抓,村里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村民生活由温饱型走向富裕型。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村民素质不断提高,人人遵纪守法,踊跃交粮纳税支援国家建设,多次被评为“莱城区安全文明村”,连续几年被评为镇级“红旗单位”、“计划生育红旗单位”等等。如今,全村政通人和,一派繁荣景象,成为名副其实的“义和村”。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
王家义村地区行政机构
王家义村景点列表
-
-
莱芜黑龙潭
黑龙潭旅游区位于莱芜市西北40公里,是九龙、九天两条大峡谷的入口处,著名景点有黑龙潭、擎天崖等。黑龙潭水墨绿幽深,澄碧如玉,春秋季节,中午时分立于潭边,仰望晴空,可看到一颗明星,这就是著名的莱芜古八... [全部]
-
-
九龙大峡谷
横跨大王庄、雪野两个乡镇 ,穿越15座山峦,下自龙尾、上至房干,全长约10公里。谷中古树参天,两边奇峰突兀,山、泉、潭、瀑、洞分布于峡谷,至今保持原始风貌。有卧龙峡、杏花村、照壁峰、黑龙潭、龙女潭、... [全部]
-
-
香山景区
香山景区位于大王庄镇西部, 景区内山势蜿蜒曲折,大气磅礴,植被茂密,物种丰富,森林覆盖率高,空气清新,负氧离子含量高,自然资源独特,原始生态环境优良。 该区旅游形象定位为“生态文化风景区”,主要功能... [全部]
王家义村特产列表
-
-
风味姜丝肉
主料:猪里脊肉配料:莱芜生姜猪肉是中国最主要的肉类食品。目前人们餐桌上重要的动物性食品之一。因为猪肉纤维较为细软,结缔组织较少,肌肉组织中含有较多的肌间脂肪,因此,经过烹调加工后肉味物别鲜美。猪肉为... [全部]
-
-
蒜仔酒香黑猪肉
莱芜黑猪肉——蒜仔酒香黑猪肉原料:莱芜黑猪肉1000克,蒜子200克,二锅头酒150克调料:精盐20克,鲁味鲜酱油100克,葱姜各10克。推荐理由:作为莱芜主要特产之一,莱芜黑猪以耐粗饲、抗病强、产... [全部]
-
-
莱芜口镇方火烧
莱芜口镇方火烧、热豆腐因其方形有别于多为圆形的火烧,故曰“方火烧”。而其制作工艺也有别于油酥火烧、千层火烧、庄户火烧等。制作方火烧不用发面而是死面。和面不用加料,只是用水和的硬些即可。但制作却是很讲...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