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家方下村介绍
时家方下村隶属莱城区方下镇,位于莱城西北7公里,镇政府驻地东南l公里处。东靠嘶马河,西邻方下河,耕地1047亩,1665口人。 明洪武三年(1307年),时姓由四川省迁此建村,因邻方下河,故为时家方下。 时家方下村,解放前属鲁西区,1947年属方下区,1958年属方下人民公社,1984年后属方下镇管辖至今。 1953年进入了初级社,几个家庭为一个单位,按“劳六地四”的分配原则,相互合作共同劳动,克服了单干户所克服不了的困难。从1956年又进入了高级社,按“人六劳四”的分配原则,给部分人口多劳力少的家庭解决了吃饭问题。1958年进入人民公社,按“人七劳三”的分配原则持续至1982年。 战争年代,村民积极参与抗战,送子参军,做军鞋,发动抗日武装,参加徂徕山起义,开辟敌后根据地,1937年9月,0山东省委派刘居英到莱芜帮助组织发动抗日武装。10月份,莱芜县委在时方下村河边的沙滩上召开会议,传达省委关于发动抗日武装起义的指示,这次会议对莱芜发动武装起义起了重要的作用。 1934年,本村有一处私塾学校,直至1950年,培养了一批有志之士,如秀才陈少廷,武官陈少胜。1953年本村建起了小学。1972年附设了初中班,1980年全区建起了联办中学至今。 从1958年大炼钢铁跨入人民公社,全村人战天斗地。抬沙压碱造田,把过去“冬天白茫茫,夏天水汪汪”的盐碱地变成了亩产千斤良田。 时家方下村民,心灵手巧,多才多艺,时玉祥不懂音符,用耳音学会了莱芜梆子、吕剧和京剧,把戏演得有声有色。王维云初中毕业时报了美术学校,因缺少专业教师指导,专业课没有通过,落了榜,但他精心钻研绘画,成为当地的一位名人。 加工大豆在时家方下村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村民们走引进——加工——出卖的路子,发展大豆加工业,主要加工豆油、豆饼、花生油等,这些项目投资上万元,有四五个劳力即可连续生产且无大的风险,很适宜一家一户或联户进行。受场地、技术等生产条件的限制,过去只有个别户能搞,许多村民只能眼巴巴地望着人家干。村里为解决这一问题,就在村南河岸的空闲地带做了规划,允许村民投资建房。为解决用电问题,村里投资2万元,购买了大功率变压器,架设了动力线,还先后为专业户贷款75万元,并从外地引进技术,采取了以师带徒的办法,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这样以来全村加工户逐渐发展到72户,从业人数400余人,日加工大豆4万余斤。省内外客户慕名前来,每天成交额3万余元,原来单独户挑担下乡卖油的传统经营方式,初步变成了油料加工市场。 要致富先修路。全村投资十几万元修了一条贯穿南北的水泥路,并间隔百米安上了路灯,从此告别了雨后泥泞车辆难行的历史。 时家方下村地下有丰富的矿产资源,1971年莱钢铁矿在本村以北附近建矿打井,1982年正式投产,生产出的优质矿粉是莱钢炼铁厂的主要原料之一。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
时家方下村地区行政机构
时家方下村景点列表
-
-
莱芜黑龙潭
黑龙潭旅游区位于莱芜市西北40公里,是九龙、九天两条大峡谷的入口处,著名景点有黑龙潭、擎天崖等。黑龙潭水墨绿幽深,澄碧如玉,春秋季节,中午时分立于潭边,仰望晴空,可看到一颗明星,这就是著名的莱芜古八... [全部]
-
-
九龙大峡谷
横跨大王庄、雪野两个乡镇 ,穿越15座山峦,下自龙尾、上至房干,全长约10公里。谷中古树参天,两边奇峰突兀,山、泉、潭、瀑、洞分布于峡谷,至今保持原始风貌。有卧龙峡、杏花村、照壁峰、黑龙潭、龙女潭、... [全部]
-
-
香山景区
香山景区位于大王庄镇西部, 景区内山势蜿蜒曲折,大气磅礴,植被茂密,物种丰富,森林覆盖率高,空气清新,负氧离子含量高,自然资源独特,原始生态环境优良。 该区旅游形象定位为“生态文化风景区”,主要功能... [全部]
时家方下村特产列表
-
-
风味姜丝肉
主料:猪里脊肉配料:莱芜生姜猪肉是中国最主要的肉类食品。目前人们餐桌上重要的动物性食品之一。因为猪肉纤维较为细软,结缔组织较少,肌肉组织中含有较多的肌间脂肪,因此,经过烹调加工后肉味物别鲜美。猪肉为... [全部]
-
-
蒜仔酒香黑猪肉
莱芜黑猪肉——蒜仔酒香黑猪肉原料:莱芜黑猪肉1000克,蒜子200克,二锅头酒150克调料:精盐20克,鲁味鲜酱油100克,葱姜各10克。推荐理由:作为莱芜主要特产之一,莱芜黑猪以耐粗饲、抗病强、产... [全部]
-
-
莱芜口镇方火烧
莱芜口镇方火烧、热豆腐因其方形有别于多为圆形的火烧,故曰“方火烧”。而其制作工艺也有别于油酥火烧、千层火烧、庄户火烧等。制作方火烧不用发面而是死面。和面不用加料,只是用水和的硬些即可。但制作却是很讲...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