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官庄村介绍
石泉官庄村位于莱城西15公里,镇政府驻地西北4公里处。东接乔家义村,西邻许小洼村,南与石家泉村毗邻,北隔雪野主干渠与丰登官庄村相望。耕地1750亩,404户,1240口人。 村碑记载:“明万历八年(1518年),蔺、王、邓、贞姓由博兴县迁此建村。”因村旁有石泉,邻村多以“官庄”取名,故名石泉官庄。村中有蔺、王、张、赵、杜、范、亓、乔、杨、蒋、吕等11姓,蔺姓、王姓居多。 民国二十四年《续修莱芜县志》记载:“石泉乡•石泉官庄”。解放前至1955年石泉官庄村属鲁西区;1955年至1958年为杨庄区;1958年10月划归鲁西人民公社;1959年又归方下人民公社。1984年撤销人民公社后,先后隶属于方下办事处和方下镇至今。 石泉官庄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1940年秋,抗日形势十分严峻,敌人三天两头外出扫荡,石泉官庄村屡遭其害,有两人被日寇炸死。村民为抗日救国奋起-,配合八路军多次参战,给了敌伪反动势力以有力打击。解放战争时期男壮劳力为子弟兵抬单架运伤员,妇女做军鞋、军袜,儿童站岗放哨齐心支援前线。1946年“大动参”时,村中的热血青年踊跃报名参军参战,战斗中有7名青年为国光荣捐躯。 新中国的建立给村庄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石泉官庄人团结互助,共奔社会主义康庄大道。1960年先后设立了医疗卫生所、供销门市部。1968年架电人村,村民第一次领略了电灯的明亮。1958年参加雪野水库和水渠道路修建的大会战,水库给祖祖辈辈缺水的石泉官庄村送来了“自来水”。干旱的长埠岭彻底告别了靠天吃饭的历史,农田得到了灌溉,粮食年年丰收,人们初步解决了温饱的问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富民政策激发了村民发家致富的热情,酒厂、油坊、弹花坊、造纸坊、陶瓷厂、果酒厂、磨坊等纷纷兴起。“50马力”拖拉机第一次开进了村,1977年村里购进了第一台14寸的电视机.1980年购进了电影放映机,人们的生活开始走向富裕,走向文明。 党的富民政策给石泉官庄村带来了更快的发展机遇。精明的石泉官庄村人寻求更大的发展,下决心治水,谋求自己的当家水。石泉官庄村村东西各有一条大自然沟,村两委研究决定砌坝拦水。自1993年开始,一年一个规划,先后投资150万元把两条自然沟加深拓宽,一段一段地闸住拦水,并建立起配套设施。截至2001年已砌好8个水坝,蓄水达10000立方,可灌溉800亩地。随之,村里进行了大规模的产业结构调整,60%的土地种植经济作物。与天津黄瓜制种研究所联合建起了黄瓜制种基地,每年提供优质黄瓜种2000公斤,种植户户均增收3000多元。黄瓜制种、大蒜、生姜、山药、植桑养蚕成为村里的支柱产业。粮食作物旱涝保收,亩产达到了800公斤。如今石泉官庄村已步入小康的行列。2001年成为电话村。 如今的石泉官庄已迈开大步奔向更文明、更富裕的金光大道。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
石泉官庄村地区行政机构
石泉官庄村景点列表
-
-
莱芜黑龙潭
黑龙潭旅游区位于莱芜市西北40公里,是九龙、九天两条大峡谷的入口处,著名景点有黑龙潭、擎天崖等。黑龙潭水墨绿幽深,澄碧如玉,春秋季节,中午时分立于潭边,仰望晴空,可看到一颗明星,这就是著名的莱芜古八... [全部]
-
-
九龙大峡谷
横跨大王庄、雪野两个乡镇 ,穿越15座山峦,下自龙尾、上至房干,全长约10公里。谷中古树参天,两边奇峰突兀,山、泉、潭、瀑、洞分布于峡谷,至今保持原始风貌。有卧龙峡、杏花村、照壁峰、黑龙潭、龙女潭、... [全部]
-
-
香山景区
香山景区位于大王庄镇西部, 景区内山势蜿蜒曲折,大气磅礴,植被茂密,物种丰富,森林覆盖率高,空气清新,负氧离子含量高,自然资源独特,原始生态环境优良。 该区旅游形象定位为“生态文化风景区”,主要功能... [全部]
石泉官庄村特产列表
-
-
风味姜丝肉
主料:猪里脊肉配料:莱芜生姜猪肉是中国最主要的肉类食品。目前人们餐桌上重要的动物性食品之一。因为猪肉纤维较为细软,结缔组织较少,肌肉组织中含有较多的肌间脂肪,因此,经过烹调加工后肉味物别鲜美。猪肉为... [全部]
-
-
蒜仔酒香黑猪肉
莱芜黑猪肉——蒜仔酒香黑猪肉原料:莱芜黑猪肉1000克,蒜子200克,二锅头酒150克调料:精盐20克,鲁味鲜酱油100克,葱姜各10克。推荐理由:作为莱芜主要特产之一,莱芜黑猪以耐粗饲、抗病强、产... [全部]
-
-
莱芜口镇方火烧
莱芜口镇方火烧、热豆腐因其方形有别于多为圆形的火烧,故曰“方火烧”。而其制作工艺也有别于油酥火烧、千层火烧、庄户火烧等。制作方火烧不用发面而是死面。和面不用加料,只是用水和的硬些即可。但制作却是很讲...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