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盘龙村介绍
段盘龙村位于莱城东南7公里,南接陈盘龙、马盘龙,东邻草沟,北接汶阳,西靠汶河,地势平坦。耕地550亩,211户,685人。 据《段氏谱》记载,明洪武二年(1369年),段姓由河北省枣强县迁居南苗山,复迁至此建村。因邻村多以盘龙取名,以村名村,冠以姓氏,故名段盘龙。 据清康熙《莱芜县志》载:“汶阳保•段盘龙”。据史志记载,段盘龙村,1941年春至1942年冬划归鹏山区管辖,1942年冬至1946年划归矿山区,1946年9月至1950年5月,划归汶阳区,1950年5月至1958年3月又属矿山区,1958年划归孝义乡,1959年又划归矿山人民公社,1982年划归城关镇,1985年属城区办事处,1992年至今划归莱城区城市街道办事处和风城街道办事处。 1978年起该村搬迁至原村址东北200米处。新村由南往北扩展,地势由南往北逐步升高。村中7条街,一条沥青路直通村外,村庄规划合理,街道整齐,环境优美。 段盘龙建村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村内有陈、刘、徐、谭、高、姜、段7姓,段姓居多。族姓之间,不分众寡、贫富,均团结友善,和睦相处,世代相传。 段盘龙村人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解放前,段盘龙村的一些热血青年,积极参加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其中,段伦豪,当时在泰安时报社工作,由于汉0告密,1945年被-抓去,敌人对其拷打逼供,他坚贞不屈,壮烈牺牲。战争年代,村里男壮劳力为子弟兵抬担架、运弹药;妇女做军鞋、军袜。全村人全力以赴支援前线,段盘龙人为共和国的建立做出了贡献。 1948年,段盘龙村人翻身得解放,人们欢欣鼓舞。为了重建家园,为了尽快脱贫,解决人们的温饱问题,党支部领导全体村民积极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1953年,在一无资金、二无技术的情况下,集思广益,发动群众出工出力,从汶河引水自流灌溉,使全村的400多亩土地变成了水浇田,粮食产量大大提高。后因河水下降,无法引流,村支部又发动村民打机井5眼,修小型扬水站1座,农业丰收得到了保障。1995年村民自酬资金10余万元建了水塔,用上了自来水,解决厂世代靠担水吃的问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富民政策激发了村民致富的热情,段盘龙村人数业并举,在原村东北建起了砖瓦厂。村民们有的从事弹花业,有的干印染业,个体经营干得红红火火。 村两委为了让村民尽快奔小康,走上富裕路,派人先后下河南、赴南京,进行考察,于1990年建了莱芜第一个新型建筑材料厂。建筑材料厂的建立,带动了段盘龙村室内外装修业的发展。近几年,段盘龙村仅从事装修业的就有百余人,其中一半以上是家庭妇女。他们自愿结伙,承包工程,走出家门,到城里挣钱。现在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4000元。
段盘龙村地区行政机构
段盘龙村景点列表
-
-
莱芜黑龙潭
黑龙潭旅游区位于莱芜市西北40公里,是九龙、九天两条大峡谷的入口处,著名景点有黑龙潭、擎天崖等。黑龙潭水墨绿幽深,澄碧如玉,春秋季节,中午时分立于潭边,仰望晴空,可看到一颗明星,这就是著名的莱芜古八... [全部]
-
-
九龙大峡谷
横跨大王庄、雪野两个乡镇 ,穿越15座山峦,下自龙尾、上至房干,全长约10公里。谷中古树参天,两边奇峰突兀,山、泉、潭、瀑、洞分布于峡谷,至今保持原始风貌。有卧龙峡、杏花村、照壁峰、黑龙潭、龙女潭、... [全部]
-
-
香山景区
香山景区位于大王庄镇西部, 景区内山势蜿蜒曲折,大气磅礴,植被茂密,物种丰富,森林覆盖率高,空气清新,负氧离子含量高,自然资源独特,原始生态环境优良。 该区旅游形象定位为“生态文化风景区”,主要功能... [全部]
段盘龙村特产列表
-
-
风味姜丝肉
主料:猪里脊肉配料:莱芜生姜猪肉是中国最主要的肉类食品。目前人们餐桌上重要的动物性食品之一。因为猪肉纤维较为细软,结缔组织较少,肌肉组织中含有较多的肌间脂肪,因此,经过烹调加工后肉味物别鲜美。猪肉为... [全部]
-
-
蒜仔酒香黑猪肉
莱芜黑猪肉——蒜仔酒香黑猪肉原料:莱芜黑猪肉1000克,蒜子200克,二锅头酒150克调料:精盐20克,鲁味鲜酱油100克,葱姜各10克。推荐理由:作为莱芜主要特产之一,莱芜黑猪以耐粗饲、抗病强、产... [全部]
-
-
莱芜口镇方火烧
莱芜口镇方火烧、热豆腐因其方形有别于多为圆形的火烧,故曰“方火烧”。而其制作工艺也有别于油酥火烧、千层火烧、庄户火烧等。制作方火烧不用发面而是死面。和面不用加料,只是用水和的硬些即可。但制作却是很讲...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