浯源村介绍
浯源村位于赤土乡西北部,距乡政府3公里,北邻溪坂场,西邻埔阳村,南邻赤土村,东邻万安农场朝阳作业区。源自长桥镇赤尾寨的甘园溪流经本村,为浯江之源,又朝阳渠经过本村。 【政区沿革】 浯源村民国时期为浯江区荷芽保。新中国初期为第八区(浯江区),所辖荷芽乡。1958年10月浯江区合并于旧镇区,荷山乡与赤土岭乡合并,仍称荷山乡。1958年9月属浯江共设浯源大队。1960年5月,浯江公社合并于旧镇公社,1961年7月从旧镇公社分设赤土公社,从此浯源大队改属赤土公社,1984年8月改浯源村,辖荷芽、过溪、城埔、工交、水磨、寨仔、卢厝、白石8社(自然村)现共有732户,2645人,其中,荷芽175户,608人;过溪89户,311人;城埔74户,252人;工交40户,126人;水磨108户,379人;寨仔84户,290人;卢厝125户,433人;白石86户,299人。 【姓氏源流】 荷芽、过溪、工交、城埔为林姓聚居地。属乌石宗南房的第二房。水磨、寨仔为陈姓聚居地,祖先源自佛昙大坑,属“太傅派”。卢厝为卢姓聚居地,祖源同竹屿。白石主要姓氏是吴姓,祖先来自官浔霞帐,是南安马口甘棠村开基祖吴强老后裔。 【经济状况与基本设施】 全村有水田2002亩,农地300亩,有大片山地种植花卉。主要农作物有水稻、荔枝、龙眼、香蕉等果树。 家家有电灯,电视机、电话机普及。 浯源小学,校园面积3640平方米,建筑面积532平方米,设有6个班级,教师17人,学生382人。 【名胜、古迹、风俗】 宋代瓷窑址,位于下瓷窑。 明代土堡,仅存残墙。 白石楼,吴姓于清乾隆年间所建,今存遗迹。 仙峰岩(佛庵),在卢厝社东北半山间,海拔805米。建于清代,今尚存,寺内有道光二十七年碑刻“福升缘”及咸丰八年漳州府告示牌、咸丰二十年石刻“法性凝寂”、民国三年石刻及“龙泉石洞”和“赤脚大仙”留下“足迹”。 【古代人物】 王应显,下云(已“无社”,在现石墓水库中)人,明嘉靖二十九年进士,官南京太常寺卿,世称“王太卿”。 林萃祉,荷芽人,万历四十年举人,官刑部主事。 林侪鹤,荷芽人,清雍正四年举人,亚魁。 陈则荣,水磨社人,清道光二十六丙午科武举人,第一名,称“武解元”。 【新中国人物】 林耀德,荷芽人,国土局执法大队长。 林金龙,荷芽人,军队副营长。
浯源村地区行政机构
浯源村景点列表
-
-
漳浦县委成立旧址
0漳浦县委成立旧址位于漳浦县马坪镇后康村庵仔自然村马坪中心校。 大革命失败后,漳浦一批0人李联星(时任0闽南特委委员、0福建临委执委)、陈元宰等在马坪镇后康村的马坪育才学校以教学为掩护,宣传革命道理... [全部]
-
-
漳浦文庙
漳浦文庙(孔子庙)位于漳浦县城内,始建于南宋庆元四年(1198年),重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现仅存大成殿,大成殿面阔三间,进深五间,为重檐歇山顶、斗拱抬梁式结构。大成殿内存有明、清的五方碑。... [全部]
-
-
小山城革命烽火旧址
小山城革命烽火旧址位于漳州市漳浦县石榴镇小山城村的吴氏祠堂。 1930年间,小山城村已建立秘密农会,时任0闽南特委书记的陶铸同志建立了一支红军游击队,开展积极的游击战争,并在漳浦小山城附近乡村成立闽... [全部]
浯源村特产列表
-
-
漳浦剪纸
福建漳浦剪纸艺术源远流长,唐宋以来非常活跃,据《漳浦县志》记载:“元夕自初十放灯至十六夜,乃已神祠家庙,或用鳌山运傀儡,张灯烛,剪采为花,备极工巧”。 漳浦剪纸最初只是作为刺绣的底样,随着民间民俗... [全部]
-
-
石榴填鸭
石榴填鸭是清朝漳浦籍宰相蔡新从北京城引入故乡的,既有北京烤鸭的风味,又有闽南咸水鸭的特色,肉质清甜可口,肥而不腻。 肝是填鸭的精华所在,也是填鸭的价值所在,当然。填鸭的肝比普通鸭肝大一倍,大的重达5... [全部]
-
-
大南坂枇杷
大南坂枇杷是福建漳州漳浦县的特产。 大南坂枇杷素以风味香浓、外观鲜艳、果面富有绒毛而著称。具有果皮果肉均呈橙红色,肉质细嫩,香气浓郁,甜质多、酸味少等优点。 食用价值 枇杷不但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