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首页 福建 漳州 漳浦县 前亭镇 顶埕村

顶埕村介绍

顶埕村位于前亭镇北部丘陵地带,总地势北高南低,海拔100米。北隔牛山(海拔352米)与龙海市港尾镇上午村交界,西邻刘下村,东邻岩内场、湖内场,南邻白竹湖农场顶埕作业区、江口村长北内农场、田中央村长北内农场。顶埕村各自然村比较分散,土地面积大,陆路交通发达,1997年拓宽自顶埕到白竹湖岭公路,宽10米,2007年始建水泥路,路基24米。水泥路与港佛线相接,距浮宫高速公路出口10公里,距漳浦县城60公里,距漳州市区50公里。 【村落与民居】村域面积5.4平方公里,辖5个自然村,即顶埕自然村、南方楼自然村、黄大坑自然村、南头周自然村、下仓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 顶埕,119户,424人,以涂、王二姓为主。其中涂姓92户314人,王姓18户71人。王姓源自田中央,原居下仓,因1956年5月建成下仓水库迁移至顶埕。涂姓是顶埕原住民,源自镇海,镇海涂姓祖祠已废,顶埕涂姓祖祠尚存。先祖涂一榛,因涂一榛后代生女没生男,就抱(今前亭镇大社村)妻弟的次子为养子,婚后其孙为纪念涂一榛,将“黄”姓改为“涂”姓,有“涂身黄骨”之说,今大社村“鄂华堂”每有庆典之事,顶埕村均备礼物前往同祝。 南方楼,76户,276人,以刘姓为主,47户153人,祖祠尚存,南方楼应是“南方刘”的方言同音异写,习惯成自然。 黄大坑,46户,196人,以蔡姓为主。原是黄姓的居住地。 南头周,57户,250人,以蔡姓为主,祖祠尚存。 下仓,4户,17人,王姓,源自田中央。 【历史沿革】顶埕,宋朝隶属漳浦县二十三都(辖今漳浦县前亭镇全境、佛昙镇整美村、白竹湖农场全境、龙海市港尾镇全境)。 元沿宋制 明沿元制,明初,县以下设都、里、甲(亦称图),里设里正,甲设甲首,每十家为一甲,十甲为一里。 清初,都以下设乡、保、甲,以十家为一甲,十甲为一保(明朝的“里”改为清朝的“保”),二十三都下辖沙澳、卓岐等十一保。 1700年清康熙三十九年,县以下设路,全县分设四个路,二十三都的各保隶属东路管辖,并重新编定保甲,以二十甲为一保。 1923年民国十二年,取消都的建制,统编为乡、镇、保、甲,设置外东区,区治设在佛昙,前亭各乡、保隶属外东区。 1929年民国18年全县共设7个自治区,前亭隶属于第五自治区,又称外东区(辖佛昙、马坪、前亭一带),顶埕村隶属于漳浦东路第五自治区(外东区)楼下保管辖。 1935年民国24年10月,漳浦县将原来7个自治区编并为5区,前亭隶属第三区(又称东区),辖今深土、赤湖、湖西、佛昙、马坪、前亭一带,区署设佛昙),实行保甲制度,在今前亭镇辖域内设文山、楼下(注:今刘下村)、亭林、前亭(注:今大社村、圩仔村辖域)、下尾(注:今庄厝村)、桥仔头、江口、青沙(注:今田中央村、崎沙村辖域)、过港、洛运、后内11保,分属楼下、前亭、江口三联保管辖。顶埕村隶属漳浦第三区(东区)楼下联保楼下保管辖。 1940年民国29年撤销联保,将前亭联保、楼下联保和江口联保合并为前江乡,乡公所设在明末进士陈国器旧居,下辖十二个保:文山保、楼下保(注:今刘下村)、亭林保、前亭保(注:今大社村、圩仔村辖域)、下尾保(注:今庄厝村)、整尾保(注:今佛昙镇整美村)、后内保、桥仔头保、江口保、青沙保(注:今田中央村、崎沙村辖域)、过港保、洛运保。顶埕村隶属漳浦前江乡楼下保。 1944年民国33年前江乡与林东乡(注:今林棣、东坂)及马坪乡合并为前坪乡,乡公所设在马坪,下辖:美锋、后康(注:今后糖村)、文庵、仙都、梧山、林棣、东坂、前亭(注:今大社村、圩仔村)、青沙(注:今田中央村、崎沙村辖域)、桥港(注:今桥仔头村、过港村辖域)、楼下(注:今刘下村、顶埕村辖域)、江口、庄厝、文山14保。今顶埕村辖域隶属漳浦前坪乡楼下保管辖。 1949年9月23日,漳浦县解放,28日宣布漳浦县人民政府成立。 1949年10月初,建立佛昙区公所(后改第五区),辖佛昙及前亭各乡,今顶埕村辖域隶属佛昙五区楼下乡管辖(注:佛昙五区在前亭镇地方设前亭墟、楼下、江口、田中央、文山5乡)。 1950年10月,在今前亭镇地方设六个乡,前亭墟乡(管辖今大社村、圩仔村)、下尾乡、楼下乡、江口乡、田中央乡、文山乡,属漳浦县第五区(址在今佛昙镇),废除保甲制度。各乡以贫雇农为主体的农会会员大会,以举手选举各乡乡长、副乡长。今顶埕村辖域隶属楼下乡管辖。 1956年10月,前亭墟乡与庄厝乡合并为前亭乡(大社、圩仔、庄厝);楼下乡辖域不变,今顶埕村辖域隶属漳浦县楼下乡管辖。 1957年2月设立三个乡,圩仔村隶属于楼下乡人民委员会管辖(副乡长许僚天),楼下乡人民委员会隶属漳浦县第五区(区公所设在佛昙)管辖。 1958年9月公社化,成立佛昙人民公社,设立前亭管理区(时前亭管理区下辖三个生产大队:大社、圩仔、庄厝)、桥港管理区、楼下管理区。今顶埕村辖域隶属于佛昙公社楼下管理区;顶埕生产社改为生产大队。 1961年7月前亭管理区、桥港管理区、楼下管理区联合召开各阶层干部扩大会,酝酿撤销三个管理区成立前亭公社,并召开第三届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杨生仙为前亭公社社长,庄天来、庄德全为副会长。 1961年8月,正式撤销管理区,成立前亭人民公社,住址定在前亭墟,辖大社、墟仔、庄厝、洛运、田中央、桥仔头、过港、崎沙、江口、后蔡、刘下、顶埕、文山13个生产大队。顶埕生产大队隶属漳浦县前亭公社管辖。 1984年9月,前亭公社改为前亭乡,13个生产大队更名为各自行政村委员会,隶属漳浦县前亭乡,顶埕生产大队改为顶埕村。 1992年2月,前亭乡改为前亭镇,顶埕村隶属漳浦县前亭镇管辖。 2005年11月,前亭镇政府由圩仔村迁址大社村。 【陆地地形】顶埕村地属丘陵地带,坡度较缓,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常年缺水,处于古代滨海晚第二纪基性火山喷发地带,所遗留的火山灰造成紫黑色的土壤,土质肥沃,有利于农林牧业的发展。主要山脉有牛山(海拔352米)。 【经济状况及基本设施】截止2011年12月31日,全村302户,人口1153人,外来人口约7人。全村劳动力634人,其中外出经商打工约274人。 年末常用耕地面积3870.2亩(其中:水田1050亩、旱地2820亩、菜地0.2亩)、园地512.3亩(其中果园291.4亩、其它220.9亩)、林地381.7亩、城镇村工矿219.5亩。主要种植水稻、甘薯、高粱、玉米、花生、果蔗、芝豆、二号豆、红玫瑰和蔬菜,蔬菜品种较多,呈多元化发展。果树主要有龙眼、荔枝、杨梅等。 1984年架设输电线路,1996年通程控电话,水电照明、电话、电视已基本普及。 1997年拓宽自顶埕村至白竹湖岭公路,宽10米。 2012年南方楼至南头周、顶埕至下仓的水泥路正在投建中。 创办于1956年的顶埕小学,校园面积3078平方米,建筑面积616平方米,设6个班,学生184人,教师10人,1987年9月,投入资金3800元建成一座厕所,1987年9月投入资金75000元建成一座3层1号教学楼,1996年9月投入70600元建成一座2层2号教学楼。有一所公立幼儿园:顶埕幼儿园,半托入学。现顶埕幼儿园、顶埕小学已被兼并。 有水库两座:下仓水库、新岭水库。 2010年被划为漳州市南太武区顶埕开发区,是农业产品冷冻加工的生产基地,具有一定的市场发掘潜力。 【乡村风貌】顶埕村自2001年被0漳浦县综治办公室授予“治安模范村”后,持续几年至今,未有重大民事、刑事案件发生,且在2006年度全村零案件,切实体现了该村的民风。全村村民安居乐业,正向“乡风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迈进。 【历史人物】 顶埕社先祖涂一榛,原马坪倒头溪人,后定居顶埕社,明万历三十二年进士,官至左通政。 涂伯案,涂一榛长子,1642年崇祯十五年举人。 涂仲吉,涂一榛次子,太学生,闻黄道周下诏狱,不远千里,至京上表申救,受杖刑,不屈,亦下诏狱,后赦归。隆武时,授御史。 【文物古迹】 许良彬墓位于顶埕村下仓自然村困牛山山脚下,下仓水库后。许良彬,海澄(今属龙海市)浮宫港边人,清雍乾间,任福建水师提督、广东水师提督,加封少子太保,其夫人封号,诰命一品夫人,墓园因历代多次被盗废弃,但遗迹尚存,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现矗立于圩仔村香山火山地质公园宿舍区(原前亭镇政府旧址)的多根龙柱即为许良彬墓的遗留。

顶埕村地区行政机构

顶埕村景点列表

漳浦县委成立旧址
漳浦县委成立旧址

0漳浦县委成立旧址位于漳浦县马坪镇后康村庵仔自然村马坪中心校。 大革命失败后,漳浦一批0人李联星(时任0闽南特委委员、0福建临委执委)、陈元宰等在马坪镇后康村的马坪育才学校以教学为掩护,宣传革命道理... [全部]

漳浦文庙
漳浦文庙

漳浦文庙(孔子庙)位于漳浦县城内,始建于南宋庆元四年(1198年),重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现仅存大成殿,大成殿面阔三间,进深五间,为重檐歇山顶、斗拱抬梁式结构。大成殿内存有明、清的五方碑。... [全部]

小山城革命烽火旧址
小山城革命烽火旧址

小山城革命烽火旧址位于漳州市漳浦县石榴镇小山城村的吴氏祠堂。 1930年间,小山城村已建立秘密农会,时任0闽南特委书记的陶铸同志建立了一支红军游击队,开展积极的游击战争,并在漳浦小山城附近乡村成立闽... [全部]

虎硿岩
虎硿岩

霞美镇五社村虎硿岩为0靖和浦中心县委委员、靖和浦边区苏维埃政府副主席、0漳浦县委书记吴庭坚烈士1943年1月29日殉难的地方。 吴庭坚同志是漳浦县石榴镇龙岭村人,生于1893年。1930年,他在车本... [全部]

南浦大厝
南浦大厝

南浦乡南浦村南浦大厝为0漳州中心县委机关驻地旧址。 1932年4月20日,中央红军东路军攻占漳州,毛泽东同志听取在漳浦领导开辟革0据地的邓子恢(时已被选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执委、财政人民... [全部]

顶埕村特产列表

漳浦剪纸
漳浦剪纸

福建漳浦剪纸艺术源远流长,唐宋以来非常活跃,据《漳浦县志》记载:“元夕自初十放灯至十六夜,乃已神祠家庙,或用鳌山运傀儡,张灯烛,剪采为花,备极工巧”。  漳浦剪纸最初只是作为刺绣的底样,随着民间民俗... [全部]

石榴填鸭
石榴填鸭

石榴填鸭是清朝漳浦籍宰相蔡新从北京城引入故乡的,既有北京烤鸭的风味,又有闽南咸水鸭的特色,肉质清甜可口,肥而不腻。 肝是填鸭的精华所在,也是填鸭的价值所在,当然。填鸭的肝比普通鸭肝大一倍,大的重达5... [全部]

大南坂枇杷
大南坂枇杷

大南坂枇杷是福建漳州漳浦县的特产。 大南坂枇杷素以风味香浓、外观鲜艳、果面富有绒毛而著称。具有果皮果肉均呈橙红色,肉质细嫩,香气浓郁,甜质多、酸味少等优点。 食用价值 枇杷不但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 [全部]

大南坂红肉橙
大南坂红肉橙

大南坂红肉橙是福建漳州漳浦县的特产。 大南坂是漳浦县重要的招商引资窗口之一,拥有两园一区即大南坂工业园、金浦工业园及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农副产品加工区等三个工业引资平台。农业以发展粮食、水果、蔬菜、花... [全部]

前亭沙虾
前亭沙虾

前亭沙虾是福建漳州漳浦县前亭镇的特产。 漳江自西而东,在沙西镇的下埔、下寨入海,为天然的潮汐河口。近岸浅海地势平缓,潮间带宽阔,滩涂土质为黑褐色泥质土,海水无污染且微生物藻类浮游生物丰富,适合海岸带...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