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首页 福建 三明 宁化县 翠江镇 红卫社区

红卫社区介绍

红卫社区居委会位于宁化县城区北面,辖区面积7.8平方公里,1975年成立红卫居委会,2003年5月整合为红卫社区居委会,下设7个居民小组,3个党小组。现有居民住户2598户7733人。辖区内有大小路弄14条,便民食堂14个,各类服务网点10个,老年人活动中心3个,26个驻区企事业单位。社区干部8人,党员115人。 近年来,社区居委会以服务社区居民为根本,坚持在创特色、争一流上下功夫,积极探索社区服务工作的新路子。一是不断完善服务。多方筹资改善服务条件,2007年投资18万元对原办公场所进行扩建,设立了党员服务、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民政优抚、综合调解、家政服务、计划生育、社会求助等服务项目,尝试建立家政服务网络化,推进家政服务社会化管理,提高为民服务的水平。二是提升造血功能。2008年引进金茂服装加工项目,在解决社区居民就业的同时,增加社区收入。三是开展就业服务。紧紧依托社区资源,把文明市民学校办在县劳务派遣公司,每年不定期开展劳动就业培训,2006年以来共举办培训班16批次,培训1100人次,推荐就业岗位660个,安排就业320人次。同时,积极开展“讲文明、创平安、构和谐”活动,组建志愿者服务队,为社区居民提供多渠道服务方式,促进了社区的文明和谐,人居环境、治安秩序、人际关系和社区服务不断得到改善。 社区多次获得县、镇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还有3个地名与红卫社区同名:广东清远市英德市英红镇红卫社区广东汕尾市陆丰市东海街道红卫社区湖南常德武陵区启明街道红卫社区

红卫社区地区行政机构

红卫社区景点列表

宁化客家祖地
宁化客家祖地

石壁人原本中原汉人,从东晋开始,受战乱、饥荒、兵灾,以及政府的奖掖政策、外地经济渗透等影响,大批中原汉人举家南迁。唐宋时期,南迁汉人一度汇聚石壁,蔚为壮观。久之,地处闽赣交界的武夷山东麓,福建宁化县... [全部]

老虎岩洞
老虎岩洞

老虎岩洞 老虎岩洞位于宁化县湖村镇西北面1公里处,石灰岩结构,高10米,面积1500平方米。洞口朝南,洞外平地略低于洞口;洞内干燥,有少量蝙蝠栖息。1981年发现。采集的标本经省地质队及有关部门初步... [全部]

客家石壁
客家石壁

客家石壁 宁化是举世闻名的客家祖地。客家民系是在漫长的迁徙过程中,经过大约从东晋到南宋的900左右年的时间而孕育成熟的。位于宁化西部的石壁村是客家民系形成的重要地域。自东汉开始,已有中原汉人入境定居... [全部]

神风龙宫
神风龙宫

神风龙宫 神风龙宫位于宁化天鹅洞群风景区内,是1995年新开发的地下河溶洞景观。该洞进口处有阵阵清风喷出,由此而得名为神风龙宫。此风为“一奇”;而洞内数千平方米地下河的泛舟游览项,为目前福建“一绝”... [全部]

红色景区
红色景区

红色景区 宁化县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21个原中央苏区重点县,是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4个起点县之一,具有许多珍贵的红色遗存(址)和文物,其中“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红军医院旧址、北山革命纪念园”等... [全部]

红卫社区特产列表

宁化牛角椒
宁化牛角椒

宁化牛角椒是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的特产。宁化牛角椒是全国“八大名椒”之一,它以椒体鲜红,皮薄透明,光滑无皱,油脂含量高,辣度适中等六大特色闻名国内外。 宁化发展牛角椒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温暖的气候... [全部]

宁化薏米
宁化薏米

宁化薏米具有煮后糯软、粘香、细腻、软滑、气馨甘爽等特点。 宁化地处武夷山脉的丘陵山区地理区域,山林植被的自然环境给农作物种植和农土特产品栽培提供了有利的生长条件。 宁化薏米是属于糯米型的杂粮品种。米... [全部]

宁化鱼生
宁化鱼生

又名生鱼片,是宁化的传统名菜。原料限3-4斤重的活草鱼一尾,迅速去鳞、皮、内脏,再剔去排刺,然后横切成薄片,洒麻油,再蘸酱油、芥辣即可食用。鱼生鲜美爽口,为下酒名菜。宁化米仁 [全部]

宁化米仁
宁化米仁

米仁,又称薏苡、薏米等,是我国古老的栽培作物,在宁化种植历史悠久,明崇祯版《宁化县志》中便有薏苡的记载。古时宁化人称其为“弥陀粟”。宁化米仁具有煮后糯软、粘香、细腻、软滑、气馨甘爽等特点。该县年种植... [全部]

蛋菰
蛋菰

蛋菰 将鸡蛋加少入许食盐和适量温水,用筷子反复打散,然后把猪肠一头用线扎紧,将蛋从另一头灌入,满后用线扎牢。之后握蛋肠一头的线,放在锅中约50度的水内来加摆动,待至水沸时,立即将蛋肠取出,切成半寸长...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