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首页 福建 泉州 泉港区 后龙镇 坑仔底村

坑仔底村介绍

后龙镇坑仔底村属纯农业地区,占地面积3.5平方公里,11个自然村,20个村小组,全村总人口6753人。 【地名含义】 坑仔底古代称“坑人底”,因村后有大埔、有山,坐落较低,由此得名。后人将“人”字,加个“子”旁,从此改名为“坑仔底”。 【历史沿革】 明、清属九都梅峰铺,民国属梅东乡三川保。1949年冬起先后属八区(坝头)、九区(南埔)、十区(山腰)、十二区(郭厝)三川乡。1958年属超先公社置和星大队。1961年拆分成立后龙公社和星、和东大队。1965年仍并为和星大队。文革期间改称备战大队。1977年恢复和星。1980年改称坑仔底大队。1985年改设为坑仔底村委会。 【行政隶属与交通位置】 东至南北三路,西至南山公路,南至柳亭村,北至东山村。政府驻地坑仔底村部。 【人口、土地面积】 坑仔底村区域面积4平方公里,人口6000多人。 【物产经济】 坑仔底由三大坑洋:北头坑,村前坑,蔡塘坑。皆是肥沃之良田,盛产花生,大豆,甘薯。果林,以龙眼为主。传统手工业,以砖瓦厂为主。大量的砖瓦从这里源源运出,几百年来为本地建筑业做出贡献。 【村容村貌】 坑仔底由蓝田陈泰公第九世祖佛讳公徙居后坑仔底开基。继之向外扩展,开发,彭厝、胡石两村。并有一部分移居在企塘扬厝后、头前窑、柳山头、西张等自然村。 坑仔底始祖,时为本埠巨富,良田千亩,积谷万石。他独具慧眼,远见单识,认为此地山青源足,乃天赐良土,必万人之居,遂连夜挑灯奠基,建成了一座五开间,三进厅二天井,古式大厝,面积达千平方米。当时为独一无二的古大厝。供后人祭祀之所。 坑仔底素有一山一水一大埔之称。山:即大石山,奇石嶙峋,形状奇异,有神鸟石、猪母石、雄狮石凳。水:即村前溪,发源于仙境,经邱厝流入奎壁海,大埔即是著名的林果场。 今日之坑仔底可谓是“绿色之乡”一望无际的龙眼林,几平方公里的绿化带,拥抱着村落,房前屋后,绿树掩映,花繁草绿,“楼隐绿林里,人居繁花中”。 【设立年份】 1984年

坑仔底村地区行政机构

坑仔底村景点列表

卢琦故居
卢琦故居

卢琦故居在峰尾镇诚平村卢厝自然村,乃卢琦登科后,为缅怀祖先、荣耀门庭所建。厝址背依圭峰塔,面对大小乳山(又名观音山),南濒大圭澳,北临五里沙滩,始建于元朝至正年间(公元1341-1368年),至今六... [全部]

离相寺
离相寺

离相寺在泉港区境内素以历史悠久著称,据明嘉靖《惠安县志》记载,该寺始建于唐天佑六年(公元909年)。相传,当时建筑规模宏大,为九进院落结构,在当地实属罕见。当然,时过境迁,现在已难再见一千多年前的状... [全部]

郭氏宗祠
郭氏宗祠

郭厝村隶属峰尾镇,东临湄洲湾,北接福炼生活区,是泉港著名的回族人民居住地,迄今已有七百多年历史。 郭氏始祖世居河南光州固始县。时值唐末闽王王审知开发福建,郭斌、郭质兄弟二人避难入闽,初居长乐,至五代... [全部]

昆山风景
昆山风景

前黄镇境内的昆山,也称昆仑山,位于驿峰路西北、324国道以东、坝头溪以南,是一条横贯东西的小山脉。昆山的外围,早已遍烙人类刀削斧凿的疤痕,而在昆山东南面,却是山深林密,岩峭洞幽,别有一番风景。 真可... [全部]

土楼侍卫府
土楼侍卫府

前黄镇土楼自然村,有一座建于清朝光绪四年(公元1978年)的“二进五间张双护厝南接偏馆庭院”的皇宫式宏伟建筑群,名叫“侍卫府”。它坐东朝西,红砖白石墙体,硬山式屋顶,屋盖铺瓦筒,燕尾式屋脊高翘欲飞;... [全部]

坑仔底村特产列表

涂岭龙眼
涂岭龙眼

涂岭龙眼是福建泉州泉港区的特产。 涂岭龙眼 泉港涂岭龙眼行业协会 13392586 龙眼 涂岭龙眼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泉港浮粿 [全部]

泉港浮粿
泉港浮粿

泉港浮粿 浮粿:将蔬菜切碎与地瓜粉兑水和成稠糊浆,加入少许盐和味精;用汤匙勺到特制专用的直径6—7公分五瓣花瓣形的炸具内,添上蚵、肉后再铺上糊浆,然后放进油锅炸熟捞起即可。食用时蘸点酱醋,更是香嫩可... [全部]

口酥
口酥

口酥 将花生、芝麻炒熟、捣碎,和糖成为内馅;以面粉调水,再加少许肉油,揉成面团,取一小团,以圆木棍或酒瓶等圆滑的东西擀平,平摊于手,将馅置于其中,捏拳使面团合拢成鸡冠状。一个个捏成之后,分批放入油锅... [全部]

涂岭猪脚
涂岭猪脚

最惹人垂涎的要属红烧猪脚。酱红酱红的汤汁上漂浮着微微泛黄的油晕。轻风微拂下,油晕在汤里轻轻地来回荡漾,仿佛陶醉在自己的梦里。几颗快乐的葱油头,调皮地晃荡在油晕周围,时不时大胆地闯进去,搅碎了油晕的清... [全部]

东璧龙珠
东璧龙珠

“东壁龙珠”是一道取用地方特产精心烹制的名菜。福建泉州市有一著名古刹“开元寺”,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寺始建于唐代,相传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寺内东石塔旁有寺中小寺——古东璧寺,该寺有僧人栽的几株龙眼树,...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