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首页 福建 南平 建瓯市 玉山镇 汲溪村

汲溪村介绍

汲溪村 名称来历:汲溪在公元1940年前称南吉属玉崙乡所辖,亦位于玉山正南方,所以称南吉,由于村庄街道边有条溪流由北至南自高至下而流,以溪得名,1941年后称汲溪。 地理位置:汲溪村位于建瓯市正南方,东与古田县凤埔乡旧镇村北溪村接壤,南与迪口镇岩下村相连,西与岭口村相连,北与东山村为邻,行政村办事处在汲溪。电话区号0599,邮政编号353132,汲溪村距县市区71公里,距镇19公里。 政区沿革:清代称南才里57都,民国年间称汲溪保,1946年至1949年由迪口镇中田保、岩下保、岭口保、汲溪保、崙上保为连保,办事处设在汲溪。1950-1955年成立汲溪乡辖中田村、岩下村。1956年至1958年成立崙汲乡辖岭口。1958年9月后成立汲溪大队,1984年6月后称汲溪村,清代崙上自然村读书人多,文化发达誉称“书乡”。 自然村分布:全村共有15个自然村,辖汲溪、八种、下畲、游坑、崙上、杉堆、黄泥墘、村头、游鱼林、下半山、上半山(属老区基点村)上后村、下后村、稳地、垅坑自然村,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杉堆、上后村、下后村、垅坑自然村村民全部搬迁到平原自然村和玉山等地居住。村庄已废之。下半山、上半山(老区基点村)村民在2001年-2003年期间全部搬迁到土名东溪洋建新村居住,旧村庄已废之。自1992年至2011年20年间,全部废之5个自然村,现全村10个自然村,17个村民小组,其中汲溪自然村由1、2、4、16组,八种、下畲洋为3组、游坑为5组、崙上为6-7组、黄泥墘为8组、村头为9组、东溪洋为10-11组、12-13组村民搬迁到玉山居住,部分在汲溪平原自然村居住、稳地为14-15组、游鱼林为17组。 人口面积:全村总面积76443亩,(49.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393亩,采育场经营林区面积14622亩;村有林地面积58428亩,其中(生态林面积8023亩),毛竹林面积26201亩,锥栗林1554亩。 2011年全村共有706户,2936人。其中男性1498人,占51%,女性1438人,占49%。14岁次下449人,占15.2%,15-64岁2219人,占75.5%,65岁以上的268人,占0.93%,总人口中汉族2934人,占99.99%人,畲族2人,占总人口的0.00068%。2012年人口出生率0.9‰,死亡4.7‰. 自然条件 地形地面貌:全村境内大部分为山,属坵陵地,地势略为北高南低,地面高程,最低海拔547,上后村1156米,著名的石塔山,在汲溪村东部,与古田县旧镇村交界处,主峰海拔1611米,方誉称“四大天柱”之一,有稳地隘的“白岩洞”与古田县北汲村交界,海拔1200米,群岩屹立,岩洞暗道纵横交错,四处通行,遥相呼应,相传有仙人住过,又有鸡母石、稳地自然村与古田县北溪村交界,座落在蟹龙岗山上,其岩石尾向古田方向,头朝稳地自然村,岩高20米,宽15米,长15米,有头有尾,远望象鸡,故称“鸡母石”。近年来,到蟹龙岗、白岩洞、观光旅游者都络绎不绝,已成为我村的旅游景点。 气候:汲溪村地处中亚热带,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春暖、夏热、秋凉、冬寒,最低温度零下4℃,夏季最高温度39℃,正常年度日照296天,反常年度日照约270天。 自然灾害:主要自然灾害有冰雹、旱涝、低温、霜冻、雪灾。1988年3月16日冰雹袭击,稳地、垅坑、上后村、下后村、上半山、下半山等自然村片瓦不留,树木遭袭击枯死达6000多立方米,山林受灾面积28000多亩。 经济情况 农业:耕地面积3393亩,全部为水田,以种植水稻为主,每年产稻140万公斤,另有农业用地706亩,主要种植各种蔬菜、地瓜。 林业:有林地面积58428亩,其中毛竹林26201亩,每年产白笋干、烟笋干、鲜笋、罐头笋总收入达980万元,毛竹砍伐每年总收入950万元。木材每年砍伐600立方米,收入达42万元。 畜牧业:以猪、羊、家禽为主,生猪每年出栏325头,产量23.4吨,存栏数260头;羊每年出栏56只,产量0.8吨,存栏数142只,家禽鸡、鸭、鹅等每年出栏5152只,产量7.1吨,存栏数4618只,兔每年出栏数160只,产量0.3吨,存栏数130只。 商饮服务业:全村个体糖、烟、酒、日食杂货商店13家,餐饮业3家,理发店2家,摩托车维修店2家,碾米厂5家. 工业:全村毛竹成品、半成品加工厂3家,主要生产香芯、竹帘等产品,每年产值280万元,台商在我村后村租凭山地种植茶叶560亩并就地加工成品,有精制出口茶叶,每年产量2吨,产值达500万元,一个自来水厂,平原自然村户户饮用自来水。竹碳厂每年产值80万元。 社会发展 文化教育:有农家书屋图书1175册,完小一所,在校生47人,教师7人,幼儿班2个,在校生24人,教师2人。小学升初中,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100%。大中专毕业生148人,其中大学本科68人,大学专科20人,中专60人。 医疗卫生:村级卫生所1所,专业卫生人员2人,个体卫生所2所,专业卫生人员2人。 广播电视:1996年建成汲溪村闭路电视,1999年后统一由镇广播站建成有线电视,现有有线电视用户703户,入户率达99%。 社会保障:2012年最低生活保障户86户,136人,每年下拨低保金85320元。 基础设施 交通运输:1978年开通庆汲公路,2008年庆溪公路硬化,1996年开通村头——半山公路,1997年,开通后村简易公路,1984年开通汲稳公路,1964年开通汲溪——深溪公路,全村辖内公路37公里,每年用于维修各处公路村财开支5万元。 邮政电话:1998年建成程控电话用户,320户,2004年建成移动台,移动、联通电话用户1206户,电话、移动、联通普及率达100%,每逢星期双日邮递员,送书、报、信件,信息传递,电话、手机为广大村民发展经济提供良好条件。 公共交通:个体客运4家,日发玉山镇所在地四班次,日均客运量80人;摩托车630辆,占总户数90%。 供电:1964年建成汲溪电站,当年发电量15万千瓦,经多次改革,现装机量125千瓦,年发电量50万千瓦;南洋电站于2002年建成,装机量840千瓦,年发电量220万千瓦;垅坑电站于2003年建成,装机量1100千瓦,年发电量300万千瓦;半山电站于2004年建成,装机量410千瓦,年发电量110万千瓦;后村电站于2006年建成,装机量500千瓦,年发电量120万千瓦。 行政村情况:汲溪支部、汲溪村委会两委干部现有7人,文书、通讯员2人,村财年收入30万元。2011年工农业总产值2615万元,比1978年增长65倍,人均纯收入6280元,比1978年增长36倍。

汲溪村地区行政机构

汲溪村景点列表

锦溪坊
锦溪坊

锦溪坊的制碗工艺至今仍保持着最古老的方式。这种灰白色的土就是我们做碗的原料----高岭土,这些池子是用来清洗高岭土的,当这些高岭土经过水车冲制及多次清洗,呈浆糊状后,就可以做碗了。首先把这些模具放入... [全部]

万木林
万木林

万木林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建瓯市房道乡境内,占地面积1600亩。是元代乡坤杨达卿用“有于吾山种木一株者酬之半粟”的办法,募集乡人在杨家祖坟地大墩山植树营造的。数年之后,这里树木茂盛,蔚然成林了。... [全部]

辰山
辰山

辰山 辰山,位于建瓯市东部的水源乡境内。面积50平方公里,系鹫峰山脉西支,东临屏南县,南朝古田县,海拔1822米,为建瓯诸山之冠,“四大天柱”之首,有“辰山拱北斗”之称。辰山景有逍遥峰,饮甘峰,蟠桃... [全部]

百丈岩
百丈岩

百丈岩 百丈岩位于县城南部的小桥镇,其山脊延伸至迪口、玉山、南雅镇一带,系鹫峰山脉分支,为东西走向,东部山势雄伟,西面山峰连绵,坡度多在35度以上,山中多花岗岩,平均海拔800米,最高1335.4米... [全部]

建溪
建溪

建溪 建溪为建瓯市最大河流,是闽江主要支流,源于浦城和崇安北端,分南浦溪和崇阳溪,两河相汇于徐墩镇山边长源村边,始称建溪。自北向南流经徐墩镇叶坊、徐墩、北津至芝城镇汇入松溪,再经芝城镇七里街、三门和... [全部]

汲溪村特产列表

建郡扁肉
建郡扁肉

建郡扁肉味脆、嫩、香、甜,入口爽脆,与北方馄沌和其它地方的扁肉口味大不相同,其原因就在馅上。“建郡扁肉”制作过程主要特点是“打肉”,与其他地方的“切肉”不同。肉质纯净,新鲜脆嫩。一般取凌晨宰的生猪新... [全部]

建瓯笋干
建瓯笋干

建瓯笋干是福建省南平市建瓯市的特产。建瓯笋干是以春笋为原料,通过去壳、蒸煮、压片、烘干、整形等工艺制取。片宽节短,是有名的闽笋干。笋干不仅辅佐名菜,而且有相当的营养和药用价值。 由于笋的生长季节性相... [全部]

建泽泻
建泽泻

建泽泻:又名水泻、芒芋、泽芝等。以个大、质坚、色黄白、粉性足者为佳。味甘,性寒。具利水、渗湿、泄热之功效,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汇泻,淋浊等症。主产于建瓯、建阳、浦城等市县。 福建省建瓯县是我国著名... [全部]

建瓯北苑贡茶
建瓯北苑贡茶

北苑御茶(北苑贡茶)是指宋代贡茶,主产区在古代建安县吉苑里,即今建瓯市东峰镇境内。 东峰种植茶叶历史悠久,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茶叶产区之一。据有关文字记载和当代茶学专家陈椽考证,在南北朝时(479-5... [全部]

枣泥山药糕
枣泥山药糕

枣泥山药糕 枣泥山药糕做法: 1.山药切段,上锅蒸熟后去皮。趁热放入白糖,并碾成细泥。 2.红枣蒸熟,用搅拌机打成枣泥。 3.在正方形的保鲜膜上均匀的撒一些糯米粉,放一勺磨好的山药泥,压扁平后,放入...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