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首页 浙江 宁波 余姚市 低塘街道 郑巷村

郑巷村介绍

【村情概况】郑巷村,距余姚城区后清门北7公里,低塘街道南端。东以乌玉岭为界与慈溪市横河镇接壤,南以排山为界与凤山街道五星村为邻,西临中江(又名剑江)与西郑巷、镆剑山村隔江相依,北靠姆湖村和汤家闸村。南北长2.5公里,东西宽1.5公里形拟盛开的花朵,面积3.75平方公里。郑巷村下辖横埭、郑巷、后郑巷、崇山、徐家岙五个片,14个自然村,1227户,3378人。汉族。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900人。郑巷村地处姚北平原,地势北高南低,北部及东部边境丘陵相连,最高峰为赤山(又名察山)海拔144米。据《余姚县志》记载:“赤山在县北二十里,巍然独秀,为一方之宗。”全村耕地面积2467亩,山地面积2800亩。水田基本上为黄斑田,山地主要是酸性浆岩发育的黄泥土和石沙土。常年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为16.2°C,最高气温为36°C,最低气温—9.8°C。 【村史沿革】据《郑氏宗谱》记载:宋,郑炳,河南人,政和间(公元1111—1118年)进士,官至开封府尹。金兵入侵,炳主战,后随高宗南迁,以功特进右柱国正治卿。后退居余姚烛溪里(即今郑巷),子孙繁衍,遂名其地为郑巷。2001年4月,行政村撤并,原低塘镇郑巷片靠公路以东的五个行政村——既横埭、郑巷、后郑巷、崇山、徐家岙合并为郑巷村。村民委员会驻地在原郑巷村紧靠公路东侧。原横埭村,据《余姚地名志》记载:“村屋横列成一长行,形似土坝,故名。”0期间,更名为胜利大队,后恢复为横埭大队,横埭村。原郑巷村,以郑巷所在地为名。0期间,更名为项旷大队,后恢复为郑巷村大队,郑巷村。原后郑巷村,因位于郑巷集镇之北,故名。0期间更名为红星大队,后恢复为后郑巷大队,后郑巷村。原崇山村,以位处崇山寺得名。(崇山又名松山或从山,崇山寺又名普明寺,详见《余姚县志》。)0期间更名为红旗大队,后恢复为崇山大队,崇山村。原徐家岙村,村处洪山山岙,居民以徐姓为主,故名。0期间更名为红湖大队,后恢复为徐家岙大队,徐家岙村。 【产业经济】郑巷村境内,余(姚)周(巷)公路南北贯通境之西部,南通余姚市城区,北通329国道,现又有连接杭州湾大桥的东连接线纵贯境内。又有西侧中江南北傍境穿越,江面宽阔,水陆交通方便,工农业生产发达。农业以水稻为主,兼有棉花、油菜、蔬菜等。河湖池塘有零星水产养殖及捕捞。山地除造林养竹外,桃、李、杨梅等水果也有可观的经济收益。工业以塑料、五金为主,此外还有水泥、轻纺、化纤、机械、模具等,村办或个体企业共250家。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因地处郑巷集市旁边,交通要道两侧,第三产业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2007年度,全村工农业总产值15.83亿元,集体经济收入176.29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0009元。 【社会事业】村境尊师重教,享有盛誉。早在清末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后郑巷秀才郑梦龄先生发起创办“溪山学堂”(即今郑巷小学)。想当年,废科举,办新学,学堂初起,全余姚市能有几所百年以上的学校!郑巷小学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其中尤以学校曾经培育出中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家、杰出的青年运动领导人、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杨贤江等伟人而自豪。 【村镇建设】解放前,村民住宅以平房为主,兼有少量两层楼房和少量简陋草舍。目前,全村二至三层楼房比比皆是,各具特色。境内各自然村之间,旧时多阡陌小道,如今宽平的水泥路面纵横交叉,四通八达。村级公共设施日趋完善,村民生活全部饮用自来水,全村开通有线电视,主要村道安装路灯,露天粪缸灭迹,建办老年活动室5个。上世纪七十年代建立村卫生室5个,2004年开始全村推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并为失地农民落实社会养老保险,切实解决他们的后顾之优。 【一村一品】利用山林资源,开发成功名茶“乌岭绿”,1993年获余姚市一等奖称号,年产1000公斤,每年创收15万元,产品打入省内外市场。在搞好各项工作的同时,又开发了余姚市公墓——福安墓园和郑巷第三墓园。余姚福安墓园属永久性园林式观光墓园,地理位置优越,环境幽静,享誉浙江全省。西冷印社常务副社长郭仲选先生、西冷印社秘书长吕国璋先生、原省文化厅长钱法成先生等一批著名人士前来参观指导,欣然挥毫提写了:“风水宝地灵气仙气福气,永恒归宿孝心诚心安心。”“创文化氛围,利子孙后代。”给福安墓园较高的评价。

郑巷村地区行政机构

郑巷村景点列表

王阳明故居
王阳明故居

心学大师王阳明的诞生之地 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王阳明故居 是全国重点文保单位。瑞云楼始建于明代,是心学大师王阳明的诞生之地。王阳明,名守仁,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和书法家。 王阳明诞... [全部]

四明山国家森林公园
四明山国家森林公园

四明山森林公园地处四明山腹地,海拔在600—900米之间,形成独特的高山气候,夏季平均气温低于平原地区6℃—8℃,是炎炎酷暑里的一片清凉世界。 四明山森林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山青、水秀、谷幽、岩... [全部]

田螺山遗址
田螺山遗址

田螺山遗址位于余姚市三七市镇相岙村村口,是浙江省新近发现和发掘的又一处重要的河姆渡文化遗址。遗址总面积约30000平方米,文化堆积厚度超过3米,分为6个文化层,距今年代约为5500--7000年。 ... [全部]

五桂楼
五桂楼

五桂楼坐落在梁弄下街洞门弄,是一幢二层三楹木结构清建筑,系里人黄澄量为藏书而建造的。黄的的先祖颇有雅名,南宋时,五兄弟同中进士,同朝为官,衣锦还乡时,宋高宗赠 《 送五子还乡 》 诗中有“仙藉桂枝香... [全部]

梁弄古镇
梁弄古镇

梁弄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抗战时期是四明山革0据地的心脏,历史上还是浙东唐诗之路的重要驿站,李白、皮日休等渚多诗人驻足于此。镇内有五桂楼、宋墓石雕、马蹄形街等历史古迹和浙东根据地纪念馆、新四军浙东纵... [全部]

郑巷村特产列表

余姚甲鱼
余姚甲鱼

余姚甲鱼是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的特产。余姚甲鱼外形色泽光亮,裙边光滑厚实富有弹性,体内脂肪较少呈自然黄,运动能力强,品质上乘,接近野生甲鱼。余姚甲鱼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余姚地处北纬30度线... [全部]

大隐石雕
大隐石雕

余姚大隐石雕由石岩开凿取石,进行石制品加工,相传始于唐代(亦有说始于汉代)至今已有一千余年历史。 最初大隐石岩业主要是以取石板为主,后逐渐随着石板业的发展而拓展为建筑业,建筑业的开拓,拓宽了石产品的... [全部]

陆埠佛雕
陆埠佛雕

陆埠佛雕起源于魏晋时代,流行于唐代,鼎盛于清代,从业者名匠多达400余人。 陆埠佛雕艺人大多用樟木、楠木等名贵木材雕刻佛像,因其工艺精细、神态栩栩如生,因而深受社会各界的欢迎,产品遍及海内外。泰山绝... [全部]

余姚笋干菜
余姚笋干菜

余姚笋干菜在明代就作为贡品进贡京城,色泽黄亮,肉质鲜嫩,味甘,香郁,被誉为“珍稀菜肴”。它的特点是储存持久、携带方便,鲜嫩可口,四季皆宜。余姚笋干菜的主要原料是雪里蕻和春笋,原材料的优劣会影响到质量... [全部]

余姚荷藕
余姚荷藕

余姚荷藕 余姚市河姆渡水生动植物研究所 10933578 荷藕 余姚荷藕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陆埠豆酥糖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