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首页 江苏 南通 如东县 岔河镇 南桥村

南桥村介绍

岔河镇南桥村位于岔河镇政府南郊,西至九洋河,冬至金渡河。南至红卫河,北与迎春社区毗邻。南桥村水陆交通便捷,陆路有省道洋兴公路和省334复线,十字村内穿越而过。村内水泥路砂石路覆盖全村家家户户,纵横交错,主要水系又九洋河、红卫河、千二河、金渡河、住宅河互相连通,排泄能力较强。 人口面积 东西长2.3公里,南北2.45公里,村域面积570公顷,基本正方形。全村地势平坦,地面标高在4.2~4.4米之间(黄海高程系)耕地面积4600亩。全村共16个村民小组,现有总农户1042户,现有农业人口3268人,其中男性1667任,女性1601。 自然资源 该村主要种植水稻等。 经济发展 村内条件比较优越辖区又岔河镇岔南中学、岔南小学、红宝石幼儿园、岔南成人学校、岔南医院、岔南农民一条街等。全村共有企业86家,个体工商户116户。去年三业产值达到4.75亿元,人均纯收入达8593元。 组织建设 近三年来,获南通市委、市政府民营发展明星村,南通市民主法制示范村等称号,获如东县委、县政府民营发展明星村,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保持0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先进单位,五星级创业型村党组织,创先进基层党组织示范村党组织灯称号,被县委评为文明村,被县委教育局评为先进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村调委会被县委评为优秀调委会,被县委、县政府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置先进单位,村总支被岔河党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村各项工作均处于全镇领先位置。 联系方式 南桥村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是投资兴业办厂的热土,欢迎各界有识之士来我村兴业投资。 丁建华13906272106还有9个地名与南桥村同名:贵州贵阳息烽县小寨坝镇南桥村江西赣州章贡区水南镇南桥村广东中山市五桂山街道南桥村广东梅州市大埔县西河镇南桥村四川成都武侯区华兴街道南桥村江苏泰州姜堰区淤溪镇南桥村贵州黔东南州三穗县八弓镇南桥村安徽阜阳市颍上县夏桥镇南桥村上海崇明县三星镇南桥村

南桥村地区行政机构

南桥村景点列表

洋口港
洋口港

洋口港位于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东部沿海的长沙镇,是中国沿海中部唯一能建30万吨级的天然深水良港。为与位于洋口镇的洋口渔港区别,常把方兴未艾中的长沙镇洋口港称为大洋口,而国家中心渔港——洋口渔场,也是洋... [全部]

开沙岛景区
开沙岛景区

开沙岛景区 在一马平川的江海平原,有“军、剑、狼、马、黄”五山拱立江边,是无人不晓;而在通州境内的滔滔长江中,有一个不小的岛屿,就鲜为人知了。它就是通州的江中明珠——开沙岛。开沙岛是长江下游、南通市... [全部]

南通文峰公园
南通文峰公园

南通文峰公园 三元桥东,文峰塔南,有一座以田园神韵取胜的公园,这就是1989年建成的文峰公园(原名长春园)。此园三面临水,东边与纺织博物馆相连。占地近10公顷,除园畔流过的濠河外,园内与濠河相通的河... [全部]

长沙海滩
长沙海滩

导 游 这里近年来形成了一种别具风格的旅游项目——海滩“迪斯科”。 他们用牛车或拖拉机载着游客下海,在无边无际的滩涂上让人们光着脚丫子踩沙滩,两脚轮流踩,踩着踩着,沙土里渐渐冒出文蛤来,远远望去,海... [全部]

大运河
大运河

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并且使用至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 大运河是... [全部]

南桥村特产列表

如东条斑紫菜
如东条斑紫菜

如东条斑紫菜是江苏南通如东的特产。 如东县是全国最大的条斑紫菜养殖加工出口基地。目前拥有条斑紫菜育苗室16.4万平方米,育苗企业105家,条斑紫菜栽培面积14.28万亩,养殖企业107家,一次加工生... [全部]

如东文蛤
如东文蛤

如东文蛤是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的特产。如东沿海是文蛤的主要产地之一,所产文蛤肉质鲜美,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等营养成分。 如东出产的海产珍品文蛤,素有“天下第一鲜”之称。早在唐代文蛤就被列... [全部]

如东紫菜
如东紫菜

如东紫菜是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的特产。如东紫菜以其色泽光亮、味道鲜美、营养丰富、风味独特,畅销国内20多个大中城市和日本、韩国、美国、澳大利亚等10多个国家。 紫菜,也叫索菜、紫英,属红毛菜科植物甘紫... [全部]

荷花吉利鱼片
荷花吉利鱼片

【原料】桂鱼肉350克,番茄350克,面包屑70克,鸡蛋48克,葱头10克,盐3克,味精2克,料酒8毫升,胡椒粉0.2克,番茄酱30克,白糖15克,玉米粉37克,辣酱油35克,香油8克,油100克。... [全部]

烧饼·缸爿·斜角儿
烧饼·缸爿·斜角儿

如东的几大集镇在古代是渔盐集散之地,商贾云集。为了适应南来北往商旅的生活节奏,同时兼顾当地经商、做工的以及居民的生活习性,每天早餐要方便、快捷、可口,因此逐步形成了集镇居民早上来不及做早饭,便去买个...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