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村介绍
秦都区钓台办王道村,位于位处钓台办的中心地带,咸户公路穿中而过,北接西张村,南靠古沙河,现有耕地面积2972亩,辖13个村民小组,630户,2605口人,据该村老人讲因村址位于唐太宗勅修的弘济院对面,故名王对村,后因在此地设立管账,群众称誉更名王道村。 历史沿革 民国二十年国民政府对全县行政区划做了大整编,王道村最早属于第二区王对乡。1966年0期间称永红大队,1972年恢复王道村旧称,延续至1997年8月14日撤乡建镇属钓台镇的一个行政村至今。 人文特色 王道村村民风淳朴,待人热情,勤劳朴实,生活方式与关中大致一样,因为同属关中人,以前大部分住的是土瓦房,现在90%以上的人都住上了楼板房,人们喜欢吃面食和油泼辣子,穿的是粗布(手工布)的开襟和大襟衣服,大档裤子,现在生活条件的好转,已和城市人没有什么的区别一样,也穿西服、夹克等流行服式;同时王道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全村男女老少70%以上都能走高跷,王道的高跷锣鼓队曾多次参加过全市的正月十五庆元宵佳节了社火大赛。 产业特点 解放后该村以种植棉花、玉米、小麦为主,土地承包到户后,村民以种植玉米、小麦为主,改革开放后,村上群众主要种植西瓜、香瓜等瓜果,进入90年代之后,随着党的惠民政策的进一步落实,该村大部分村民多以蔬菜种植为主,主要以西红柿、黄瓜、白菜、萝卜、青菜登陆地菜为主药品中,2000年以后,全村以种植大中棚蔬菜、玉米、小麦为主要经济来源,2009年村上引进了苗木花卉花种植,现有企业5个,完成年产值7300万元。并依托咸户公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村街道门店林立,村街道出村路全部水泥硬化,电力、电讯通畅,其余人外出务工,人年均纯收入4000余元。 民俗风情 据老人讲,王道村是“咸长八社”之一,八社在观音山建庙一座,每年夏季村民定期到山朝拜,并塑观音像一樽八社轮流供奉,每年历正月十八轮流接像热闹异常轰动咸长同时该村群众非常爱“热闹”,从解放前一直沿袭至今逢年过节,人们敲锣打鼓,举办秧歌,旱船,大头娃、秧歌、高跷等民间传统的文化活动来庆祝。 还有1个地名与王道村同名:广西桂林灌阳县文市镇王道村
王道村地区行政机构
王道村景点列表
-
-
沙河古桥遗址
沙河古桥遗址,距咸阳市中心约6公里,位于秦都区钓台镇王道村南边。那一排排整齐有序的倒竖木桩曾被深深地埋在十多米厚的细沙之中,是当地人在1986年挖坑取沙时发现的,有些人感到此木料粗直坚硬,拉回家做了... [全部]
-
-
咸阳中华广场
中华广场位于中华路与渭阳西路交汇处,四周被彩电厂、汇通商厦、广厦工程住宅小区、好望角大酒店、秦宝住宅小区、民生商厦等知名度高的单位(小区)所环抱,可谓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中华广场占地面积34.5亩,... [全部]
-
-
凤凰广场
凤凰广场位于咸阳市北门口什字四角,从东北角起顺时针方向依次为:求凤广场、思凤广场、引凤广场、舞凤广场。广场占地面积8500余平方米。 广场采用现代园林的艺术手法,突出凤凰主题以及咸阳深厚的历史文化底... [全部]
王道村特产列表
-
-
秦都红薯
秦都红薯是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的特产。秦都区地处关中平原,气候温和,境内红薯种植面积近2万亩,年产近20万吨。以无公害、 出粉率高、粉质好的莽塬红品牌享誉陕西乃至西北。秦都红薯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 [全部]
-
-
秦镇米皮
秦镇米皮历史悠久,口味独特。是陕西凉皮“四大花 旦”之一,又叫秦镇凉皮,是以大米为主料蒸制而成。 特点: 色白、光润、皮薄、细软、柔韧, 吃起来酸、辣、筋、爽、凉,别有一番风味。 简要介绍: 秦镇米... [全部]
-
-
春节食品之年糕
春节食品之年糕 春节,我国很多地区都有讲究吃年糕。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意寓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年糕作为一种食品,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1974年,考古工作者在浙江余姚...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