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首页 山西 太原 阳曲县 凌井店乡 大方山村

大方山村介绍

大方山村位于凌井店乡之东,盂阳公路之南。由大方山、小方山、小坪三个自然村组成。交通便利,牧坡宽广,土地肥沃,对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全村368户,1278人,耕地面积5963亩,其中无公害旱地蔬菜2000亩,大牲畜110头,羊1200只,2011年人均纯收入达4068元。 近年来,全村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从本村实际出发,调整农作物的品种结构,积极引进万寿菊种植,并大力推广科学实用技术,增加了村民收入,呈现出了强村富民的新气象,在新农村建设中,硬化、亮化街道,维修舞台,配备健身器材,丰富村民休闲娱乐活动,扩大了图书室,实现了各类藏书500余册,主便村民随时阅读学习,吸收了“营养”,掌握了实用技术。 大方山村委通过充分发挥农民主动参与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落实政策、结合地域、人才特色等有利因素,全面加强了新农村建设,打造出新村新面貌,使整个大方山村处处呈现出经济繁荣、村容整洁、一派和谐的景象。 方山村简史 位于三晋首邑,盂阳古道之南方山村,因其三面环山,故得此名。东濒盂县、南接寿阳、西连湾里、北靠乌河。境域资源广布,物产丰饶,人杰地灵也。 追溯历史,历代方山人传承文化、积淀文明、铸就辉煌、功不可没,永载史册。 方山远古隶属仇犹国,后节制于盂县平定州,今归太原阳曲管辖。古往今来,以吴氏居多。写村史,话古今,浓墨重彩表吴氏,以垂示后人。 据"吴氏家史简介"记载,大唐方山人开国公弓志宏以来,吴氏家族累朝簪缨,世袭承位,官宦不下百余人,显赫一时。历代-中,有太师、少师、尚书、御史、侍郎、都统制、宣扶使、太守、府尹、刺史、留守、知县等,"文能治国、武能安邦"者六十有余。加之,科举之状元、解元、进士、贡生、举人、国学生、武生等功名者,"名门望族"、"书香门第",誉满各府、州、县。 始祖吴授,大唐初、中解元、拜太师,开启吴氏家族取功名、授官职、参政辅国之先例。自唐至清,历朝颇有影响之文臣武将中,除先祖外,有阁门宣赞舍人,北宋进士,因伐金敌之张帮昌不克而卒之名将吴革、官拜南宋六营护军之一统领,四川宣扶使吴玠、封新安王,赠太师,四川宣扶使吴磷、金代金行枢密使吴温、金代左监门大将军吴曼、元太师,安远大将军吴琇、东三州宣扶使吴庆、河南枢密使吴世温、山东布政使吴印、福建布政使吴昭、文林郎吴彦琮、吴懿政、吴钦政和修职郎吴虎、吴聪、吴定、吴昱、杭州通判吴道东、知县吴牟、清后补知县,文化名人吴树人等。吴氏世系显耀碑阁详记之。 吴氏祖茔墓志曰:"吴氏世居方山,与郭湫最近,相距五里许,故余自少往来其地"。然因历代为官经商在外,移往山东、浙江、丰镇、独石口等地定居者不少。 金代天会年间,由时任商州刺史、光禄大夫吴之厚捐俸兴建之吴家坟茔,历经后辈拓地修茸,内建三贤祠堂、石碑坊、月门、正房、门楼等,并筑河堤数十丈,墙垣袤延、方圆数里,苍松古柏,蔽日停云,大显官宦人家之势,为吴家强盛发达之缩影也。 方山,史上曾为三晋之商业重镇,因其依傍盂阳古道,万盛店、骆驼店、聚仙楼、德胜店、三兴馆、天乐园、协和魁等店铺林立,商贾络绎不绝,经济繁华,数百年长盛不衰。方山商人以义制利、诚信不失、人心不偏、公道长存之独特商业道德与商业伦理之精神永存。 村中建有诸多风格迥异之寺庙,佛事盛及一时。最有名之"清心寺",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可与北京紫禁城、太和殿正殿相媲美。寺内十二药王庙、东西罗汉房,四大天王殿、钟鼓楼、配殿、戏台等建筑多面视觉交融与互补辉映,以其独特建筑群落,给予方山文化以崭新之诠释。 时局变化、战火纷飞、文革浩劫、昔日风貌不显,众多文物、古老建筑消失殆尽,可悲、可叹!然方山文化之鼎盛和辉煌,则为世人留下厚重一页。 20世纪三十年代,方山许多仁人志士步入革命征程行列,传播革命火种,组织群众开展减租减息斗争,打日本、灭顽匪,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不朽贡献。晋察冀二分区政委吴润德、抗日决死纵队新编第二师干部吴喜福、方山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吴本宽、解放太原参战部队战士吴存生和王二小、村妇救会主任马焕银、游击队员吴天爱、志愿军战士吴二小等革命烈士,面对生与死之考验,一个个表现出大无畏英雄气概,用鲜血和生命谱写出一篇篇壮丽之华章,英雄们"力、勇、智"之表现,流芳百世,传为佳话。 新中国成立后,方山人民又积极投身到土地革命和新民主主义建设中,把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忆往昔、看今朝、党风正、民心顺,改革开放三十年,方山经济和社会发展发生巨大变化,十业并举,村殷民富,农村面貌日新月异,人民幸福指数大力提升,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一个"富强、和谐、宜居"之新方山正在崛起,为其近代史又增添了新色彩。 方山文化,是方山人民数百年含辛茹苦、锐意进取所取得的巨大基业。吾辈当奋力争先、发扬广大。2012年,后辈有识之士以探索和研究方山深厚文化底蕴为己任,查族谱、找古碑、访贤士、询长辈,尽己所能打造文化产业新亮点。 今捐资建设方山历史人物纪念馆,旨在讴歌和颂扬方山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和廉臣洁吏,让外界全方位了解方山,彰显地方文化。同时,勉励后人要依恋、热爱家乡;眷恋、思念方山。用既有的崇尚耕读,追求卓越之高尚情操做强做大文化产业,以创造出更好、更多具有时代特色之精品文化,为方山明天更加美丽给力。

大方山村地区行政机构

大方山村景点列表

不二寺
不二寺

不二寺 不二寺(第六批国保) 时代:金 地址:阳曲县城首邑西路74号 原位于阳曲县北留乡小直峪村,由于不可抗拒的客观因素,1989年将大雄宝殿迁至县城首邑西路74号。不二寺大雄宝殿,始建于北汉乾祐九... [全部]

悬泉寺
悬泉寺

悬泉寺 悬泉寺(第四批省保) 时代;明、清 地址:阳曲县西凌井乡官山 始建年代不详,据碑记,南朝梁时已有此寺。历代规模不同,屡有修建。寺分为上院、下院。上院七佛寺己毁,仅存唐初摩崖石刻岩画一处及题记... [全部]

辛庄开化寺
辛庄开化寺

辛庄开化寺 辛庄开化寺(第四批省保) 时代:明 地址:阳曲县高村乡辛庄村 创建年代不详,为避水患,于金皇统年间(1141—1149年)移至村东北。元、明、清均有修葺,现存为明代建筑。主要建筑有大雄宝... [全部]

帖木儿塔
帖木儿塔

帖木儿塔 帖木儿塔(第四批省保) 名称:元 地址:阳曲县杨兴乡史家庄村 帖木儿塔共由三座塔组成,中为石塔,东西为砖塔,均为元代建筑。 东塔为武德将军云南腾冲路、达鲁花赤也先帖木儿墓塔,塔为三级密檐式... [全部]

阳曲大王庙
阳曲大王庙

大王庙 大王庙(第二批省保) 时代:明 地址:阳曲县东黄水镇范庄村 大王庙是藏山神晋国大夫赵武的行宫,现庙内建筑仅存大殿,据脊檩题记,建于明成化三年(1467年)。大殿坐北朝南,面阔三间,进深三间,... [全部]

大方山村特产列表

阳曲小米
阳曲小米

阳曲县盛产的小米称为“白马掌小米”,大致有两个新品种,一种叫东风亮 ,一种叫朱砂红,营养成分丰富,所含脂肪和蛋白质都高于大米和小麦。“东风亮”小米也叫 “东方亮”,在夏商时期就开始种植,因为它的谷穗... [全部]

阳曲大蒜
阳曲大蒜

阳曲大蒜白马掌小米 [全部]

白马掌小米
白马掌小米

白马掌小米 产于泥屯白马掌,所以称这种小米称“白马掌小米”,有两个新品种,一种叫东风亮,一种叫朱砂红,营养成分丰富,所含脂肪和蛋白质都高于大米和小麦。“东风亮”小米也叫 “东方亮”,在夏商时期就开始... [全部]

太原五加皮
太原五加皮

五加皮为山西又一特产中草药,主要产于晋西北地区的岢岚县和太原北郊阳曲,以及晋中地区的孟县、寿阳、榆次、太谷等地。清修《山西通志》载:其“一枝五叶,始生于汉中,今陈州谷中有之。但产南方者类草而小,产北... [全部]

阳曲白桃
阳曲白桃

以阳曲张拔白桃最负盛名。据传清末年间,张拔白桃就专贡皇上享用。该品种皮薄汁多,口感极佳。近年来,引回的大久保、水密桃、初笑美、北京14及油桃品系均表现出了较原产地风味独特的优势。( 太原)阳曲国光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