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首页 山西 朔州 朔城区 南榆林乡 保全庄村

保全庄村介绍

保全庄是原朔县最早的抗日游击根据地之一,因众多革命志士在此得以保全性命而得名。该村位于南榆林乡西南20公里处,地处紫荆山山脉西部半山腰,自然地理条件差。无水浇地、吃水困难、交通不便、大风侵袭等客观因素导致经济文化等相对落后,人均年纯收入不足一千元。全村现有粮食直补面积2935亩,其中小麦23亩、玉米660亩、谷子79.5亩,杂粮2172.5亩。目前,在册人口140户443人,常住村150人左右,以种植小杂粮为主,养羊、驴、牛等牲畜为辅。人均耕地近十亩,均为旱地,属于典型的“靠天吃饭、广种薄收”,亩产量不足一百斤,每逢秋季常遭大风袭击,谷、黍、高粱等作物被一扫而尽,大旱之年甚至颗粒无收,农民增收增产困难。全村羊、驴、牛不足三百头,以户散养,牲畜饮水困难,旱季时人畜争水,养殖规模难以扩大。村民个个淳朴善良,但生活艰苦,居住条件差,劳动力短缺。一直以来,全村房屋以土石结构为主,多数房屋已几十年、近百年,年久失修,有的甚至歪曲变形,无A级房屋,90%以上属于D级危房,在村人口以老人、妇女居多,和部分留守儿童,其中五保户14户,低保户11户,致使生活生产存在极大限制因素。今年,区、乡两级以改善民生为重点,以创先争优为契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村里新建了活动场所4间,硬化水泥路6公里,方便了村务工作,彻底扭转了“无车无路、与世隔绝”的局面。目前,全村9名党员(包括1名建国前老党员),努力发挥党员队伍的带头作用,积极配合区、乡、村各项工作,探索寻求本村发展思路,希望在“十二五”期间突破自然地理瓶颈,实现农民增产增收。

保全庄村地区行政机构

保全庄村景点列表

朔州城墙
朔州城墙

朔州城墙 朔州城墙(第三批省保) 时代:北齐 地址:朔城区古北大街以南 朔州秦时称马邑,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大将蒙恬在此筑城养马,抗击匈奴。古城垣的建筑年代,创建于北齐天保八年(557年... [全部]

平朔煤炭工业公司
平朔煤炭工业公司

平朔煤炭工业公司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露天煤炭企业,组建于1982年,是全国国有特大型企业512户之一。1997年6月原煤炭工业部将其纳入中国煤炭工业进出口集团公司,是集团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公司直接管理着... [全部]

朔州崇福寺
朔州崇福寺

崇福寺创建于唐麟德二年(公元665年)。辽时曾作为林太师衙署,亦称林衙院。辽统和年间改名林衙寺,金天德二年(1150年)题额“崇福禅伟”,建筑壮丽。现存山门及观音、弥陀、地藏、文殊诸佛殿,并有藏经阁... [全部]

峙峪遗址
峙峪遗址

峙峪遗址(第一批省保) 时代:旧石器 地址:朔城区峙峪村附近 遗址描述 峙峪村位于大同盆地西南朔州黑驼山东麓,桑干河上游的支流峙峪河绕村而过,西、北、南三面由群山环抱,东面是广阔的桑干河平原。遗址就... [全部]

马邑汉墓群
马邑汉墓群

介绍: 马邑汉墓群分布于朔州市朔城区四周20公里以内范围。朔城区现址是秦汉马邑城的一部分,地处雁门关外,为中原地区通往塞外漠北草原的必经之路。南部通过阳方口、雁门关可达中原,北有腊河口、刘家口可达平... [全部]

保全庄村特产列表

片烤方肉
片烤方肉

片烤方肉历史悠久,早在战国时期《韩非子》一书中就有记载。制法:(1)取用鲜嫩猪肉,将硬五花肉(肋骨之下部位)带肋骨6--7根剁下,然后用长把铁叉沿肋骨下叉入。将肉皮朝下放在明炭火上烧燎,至猪肉焦黄变... [全部]

“小人参”地萝菜
“小人参”地萝菜

地萝菜又名东洋人参、活命仙根等异称。属多年生草本根茎植物,源于亚马逊河流域原始丛林,高1--2米,上部多分枝主根肉质,叶片呈广卵心脏形,叶边缘稍带波状,花冠先端仅5浅裂,呈青、红、黄、白、黑五色组成... [全部]

雁门苦荞
雁门苦荞

雁门苦荞,是苦荞(学名 鞑靼dádá 荞)的一个种类,是指产自古雁门郡(古雁门关,今山西大同朔州一带)的苦荞。这里属于大陆性半干旱性气候区,四季分明,海拔高、偏寒,黄沙土质,土壤中富含硒、镁、锌、铁... [全部]

豌豆粥
豌豆粥

朔州名吃最为著名的就是豌豆粥,由山西省右玉县燕麦片厂出品,云岗牌豌豆粥选用当地优质豌豆精制而成。 质量经卫生部门鉴定符合GB2711--8标准。蛋白质含量24%,粗纤维含量4.5%,人体必须的八种氨... [全部]

莜麦窝窝
莜麦窝窝

莜麦窝窝造型精巧、口感筋道,食用时蘸上羊肉或蘑菇调制的卤,味道会更加香浓诱人,深受当地百姓的喜爱。 五花营羊肉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