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首页 福建 三明 尤溪县 汤川乡 香林村

香林村介绍

香林村有土地总面积10748亩,其中耕地1726亩、林地9022亩。据一块残缺的石碑记载,香林村在清乾隆之前,称上林。后来也许因为在村的南北山坡上长有成片的天然兰花,在鲜花盛开时节,飘溢出浓郁的兰花香,故而改名香林。 据考证洋中一座石板桥,桥面左边刻有“梁贞明五年(919年)建造”,右边落款“大夫陈大年捐建”。大王堂一座石板桥,桥面左边刻有“晋天福二年(937年)建造”,右边落款“赵十五姐捐建”。村中还存有“鼓楼隔”和按姓氏居住的地名,以及“城隍”神衹等遗迹,同时依据流传,综合推定,香林村始建于唐末五代。当时,跟随王绪、王游、王审知从河南入闽的移民,先是进入闽南,后再移居香林,开发了这一片的集居地。 第一批居住的村民有陈、吴、罗、肖、李、宛6个姓氏。他们分别居住在陈厝壑、吴厝垅、罗厝园、肖厝里、李厝坪、宛头壑。约在宋末元初之间,他们陆续回迁闽南,至今还留有“闽南墓”等地名,村周围的山场仍称“六甲山”(六姓共有)。 第二批居住的村民有陈、黄、吴、马等四个姓氏。他们分别居住在陈坂中(陈姓)、店前洋(黄姓)、吴厝坪(吴姓)、马太厝墘(马姓)。约在明末清初之间,他们又陆续向临近的二十都珠溪、吴厝、岐坑等地移居。村里至今仍留有他们的祖墓,每年八月初,都有来人扫祭,有的委托他们在当地的亲戚代为管理。 第三批进村的即现住村民有赖、池、黄、林等姓氏。赖姓于明嘉靖41年从德化移居来的;池姓于清康熙25年从闽清际峰移居来的;黄姓于清朝年间从本都山兜移居来的;林姓也是在清朝年间从本都君竹溪迁往尤溪县城关转迁来的。 香林村据一些老人听到的传说和有关的佐证,在明清时期,香林村的地域范围:东邻闽清宝峰,南接岳溪、山兜,西连溪滨、阳星,北靠胡厝的浮坪,土地面积约在2万亩左右。由于居住的村民更换,在他们离村时,把所辖的山场、田地或变卖,或送人,而大量的山场、水田丢下无人管理,任人侵占,村民每更换一次,地域范围就缩小了许多。现在的地域范围:东至后限仑顶、大岭头,南至大坑、石厝洋、上园隔、秋竹洋隔,西至棋盘石、村村岺头、鸡母林,北至胡厝上寨、牛鼻仑、上坂寨、大王火坑等范围的山场和水田。 香林村的隶属关系,早在宋代,香林、胡厝场称仓下埕,属兴文公长安里。元代里改团,明代团即都,都下设图,后又改图为境。明兴化年间,香林村称兴隆境,称尤溪县十九都兴隆境。 民国初期,二十都称汤山乡,十九都称香湖乡。民国34年(1945年),香湖乡与汤山乡合并称香山乡,后又改称香湖乡。香林村先后归属香山乡和香湖乡。 解放前夕,本村赖天济与当时尚在秘密活动的0闽浙赣区委城市工作部地下党组织建立了联系,并加入0地下党组织。他与岭头村吴冠山合伙,于1949年4月间,在本村成立了香湖游击队,吴冠山任队长,赖天济任政治指导员,下设两个班,有队员30多人。以香林寨仑粮食仓库为据点开展活动。因此,香林村是尤溪县的老区村。 建国后,1950年3月,尤溪县第四区在溪尾成立,香林村归属第四区管辖,派出南下干部陈初开进村,宣传发动群,建立村人民政府和农民协会,第一任村长赖联柱、农会主席池传安,办公地点在上坊牛后寨。1952年香林、胡厝两村合并,成立香湖乡,办公地点先在香林赖天济土堡里,1953年改设在胡厝前洋阿福寨里。 1958年撤消区公所改办汤川人民公社,香湖乡改为香湖大队,香林村按片分设几个生产小队,1979年公社和大队改为乡、村建制,设独立的汤川乡香林村,成立村民委员会,由村民直接选举村民委员会主任、委员,一届三年。 香林村地处戴云山麓,地势从西南向东北倾斜,以中高山峰为主,海拔820米,最高山峰四角林仑海拔1100米。源于白岩山的高洲溪,通过林前,与林中小溪交汇。属中亚热带气候,气温较低,山高水冷,年平均气温在15—20℃之间;土质浅薄,属碱性沙质土,素有“一斤土十二两沙(过去是以十六两为一市斤)”之称和“雨来满地浇,雨过鞋不湿”的说法。过去由于山火频繁,森林植被不断受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多是光山秃岭。近年来,人民政府加大护林防火力度,做好封山育林,昔日的光头山,都长了林木,一片绿水青山,郁郁葱葱。但又由于砍伐严重,所有山场很难找到象样的可用之材。 1951年土地改革时,全村耕地面积1889亩,粮食产量729600斤(市斤)。1955年国家实行粮食定产、定购、定销的“三定”工作,香林村三定土地面积2608亩,粮食产量483317斤。 1952年,由赖绐陶、池传开、赖联燕首先办起农业临时互助组,很快在全村普遍推开。1954年开始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有以赖联燕为社长的光辉农业生产初级社,以赖联昇为社长的香林农业生产初级社。1955年,在农业合作社热潮的推动下,初级社转为高级社,小社并大社,基本形成一村一社,香林村称光辉农业生产高级合作社。 全村现有290户,总人口994人。劳动力664人,其中劳动力转移379人,2008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12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63元。 还有3个地名与香林村同名:浙江省绍兴柯桥区湖塘街道香林村四川成都大邑县苏家镇香林村贵州铜仁市思南县亭子坝镇香林村

香林村地区行政机构

香林村景点列表

枕头山
枕头山

枕头山 枕头山位于尤溪县洋中镇后楼村西北侧,因山形似枕头而得名,山巅海拔976.4米,方圆十公里。枕头山山道崎岖,风景秀丽,素有“七岭八峰、七拐八弯、七古八怪”之称。枕头山的天然景物,造化神奇,集险... [全部]

活水亭
活水亭

活水亭 尤溪源头活水亭是三明境内最著名的古亭,位于尤溪县城关水南公园南侧。据《尤溪县志》载,活水亭一在半亩方塘上,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由知县方溥所建;一在公山侧,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 [全部]

倒排岩
倒排岩

倒排岩 倒排岩位于尤溪县东北部梅仙镇东坪、龙云、云林三村交界处,距县城45公里、梅仙镇区30公里,主景区范围4平方公里。景区最高峰——狮头峰,海拔1269.8米。倒排岩龙龟祖殿始建于北宋天圣十年,为... [全部]

龙凤亭
龙凤亭

龙凤亭 龙凤亭位于城南灵坪峰凤山之巅,始建于明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1966年毁于0。1985年7月25日重建。正殿祀马氏真仙神像,后面祀手持净瓶的观音大佛像,背面墙上中绘“双龙吐水”图,左绘... [全部]

锦云亭
锦云亭

锦云亭 锦云亭位于城西翠帷山(大埔山)后,始称“后山亭”、“后门亭”,建于唐麟德二年(公元665年)。宋制,县城划分十五坊,因昼锦、登云二坊合建而取名。亭宇座东南朝西北,宏伟壮丽。历经千年,时有修葺... [全部]

香林村特产列表

尤溪银杏
尤溪银杏

尤溪银杏是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的特产。尤溪县古银杏林是福建省最大的古银杏林。 尤溪县是福建省现存古银杏树最多的县份,人工开发种植银杏的历史也较久。据调查,现存的古银树有353株,主要集中分布在中仙乡的... [全部]

尤溪油茶
尤溪油茶

尤溪油茶是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的特产。尤溪县被中国经济林协会命名为“中国油茶之乡”。 尤溪是我省油茶第一大县,共有油茶林23.5万亩,2009年被评为“中国油茶之乡”。2008年起,尤溪县全力实施油茶... [全部]

素面
素面

素面 主要原料:菠菜汁、菌菇 、鸡蛋 、面粉、芦笋 做法: 1.将菠菜榨成汁.与面粉揉合成面团,擀成薄薄的面皮片。 2.把擀好的面皮,切成面条丝 3.锅里水开后放点盐,再一条条的顺着轻拿起面条放入锅... [全部]

尤溪茶籽油
尤溪茶籽油

“尤溪茶籽油”成功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地理标志集体商标。这是尤溪县荣获“中国油茶之乡”称号后的又一油茶产业品牌。 “中国油茶之乡”尤溪县拥有油茶面积22.5万亩。近年来,尤溪县抓住被列入全国... [全部]

尤溪绿笋
尤溪绿笋

尤溪是林业大县,具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也蕴含很多富有特色的森林食品,竹笋及笋干就是之一。鲜竹笋的生长和供应在我县一年四季不断,春季有春笋,夏秋有绿笋,冬季有冬笋。笋的品种很多,其中的珍品要数尤溪特有的... [全部]